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香港乃兩岸和平發展重要樞紐

http://www.CRNTT.com   2012-03-28 00:23:12  


 
   2008年以來港台關係快速升溫

  國民黨2008年5月重新執政後,被扭曲了八年的兩岸關係,逐步進入正常軌道。兩岸共同努力,以人為本,共謀雙贏。其中國民黨採取明智、開放、符合台灣利益和主流民意的大陸政策,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開放大陸客赴台旅遊、兩岸實現海空直航,這對促進台灣經濟發展,推動兩岸關係正常化,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兩岸關係緩和,使得原本就有一定基礎的港台關係進一步密切,交往進一步熱絡,港台關係發展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時期。

  一是珠三角台企、台商仍選擇香港為“橋樑”。由於兩岸經貿和人員的“直通”而無須再走彎道、繞道,香港“仲介”、“橋樑”角色和作用,相對受到削弱、淡化。據香港中旅不完全統計,2009年比2008年兩岸人員往來經香港中轉下降10%左右;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2009年比2008年兩岸經香港轉口貿易下降8.6%。但每年仍有約300萬人次台灣同胞經香港中轉到內地;每年仍有200多億美元貿易,經香港中轉。

  二是港台之間經貿合作和人員往來大幅提升。1997至2006年,港台進出口貿易總額為2218億美元;港台人員往來為2427萬人次。2008至2010僅三年,港台貿易為1042億美元(三年就達到十年的一半;港台人員往來為916.8萬人次(三年占到十年的37%)。2011年前十個月,港台貿易總額為350億美元,同比增長10%;港台民眾往來為240萬人次。港台航線仍是雙方最繁忙的航線;在香港的台資銀行是台在外最賺錢的銀行。

  三是港台官方交往建立平台逐步走上機制化。1997年香港回歸時,特區政府處理涉台事務,由行政長官特別顧問與台在港機構“中華旅行社”溝通。2002年改由政制事務局(現為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接手,從此特區政府與台灣溝通管道,從建制外納入建制內。兩岸關係改善後,雙方具官方背景的“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與“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分別在2010年成立,並多次召開聯席會議,就港台經貿、文化等領域交流合作取得共識。2011年12月30日新的《香港與台灣間航空運輸協議》由“港台小兩會”完成簽署。延用了40多年的台灣在港機構“中華旅行社”,2011年更名為“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同年底,“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在台灣正式成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