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朱穗怡:勿向金馬獎潑污水

http://www.CRNTT.com   2012-11-28 09:23:18  


2012年11月24日晚,第49屆台灣金馬獎在宜蘭落幕,劉青雲、桂綸鎂分獲影帝和影後。
  中評社北京11月28日訊/一年一度的台灣金馬獎上周六揭曉,23個獎項中“東道主”台灣獲得4個獎,風頭不及大陸和香港電影。於是有民進黨立委揚言“台灣電影得獎太少,金馬獎應停辦”,更有人質疑“金馬獎是為大陸而辦的”。此言一出,社會嘩然。島內電影界更發起“金馬保衛戰”,批評政客不要貽笑大方。政界與文化界罕見地為“金馬獎之廢存”掀起論戰,成為甫落幕的第49屆金馬獎最轟動的新聞。

  台灣電影金馬獎與香港電影金像獎、大陸電影金雞獎並稱中國電影界三大獎項。其中金馬獎是兩岸三地歷史最悠久的,創辦於1962年,當時主要是為了促進台灣地區電影製作事業和表揚對中華電影文化有傑出貢獻的電影人。由於兩岸曾長期處於隔絕狀態,因此有很長一段時間,多是台灣電影和香港電影參加評獎。但隨著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兩岸打破“老死不相往來”的藩籬,逐步展開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後,九十年代也開始有大陸電影進軍金馬獎。自此兩岸三地的電影精品同台競爭、百花齊放,也使金馬獎更具有知名度和權威性。

  金馬獎對兩岸三地的電影人已不僅僅是一個具有指標意義的獎項,更是一個難得的交流平台。多年來兩岸三地的電影人在金馬獎影展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也合作拍了不少讓人嘆為觀止的大片。《?虎藏龍》2001年勇奪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四個獎項,揚威國際,就是兩岸三地電影人齊心合作的結晶。金馬獎不僅是電影人努力追求的藝術成就,在坊間亦頗有聲望。每逢頒獎典禮,無法赴現場一睹盛事的觀眾都會準時地坐在電視機前,興奮激動地等待自己心儀的電影和明星是否奪得大獎。如此深入人心的電影獎項豈可輕易言廢?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