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國家與資本主義:中國經驗

http://www.CRNTT.com   2014-09-02 09:56:53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 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9月2日訊/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今天在聯合早報撰文《國家與資本主義:中國經驗》,內容如下::
 
  對西方和後發展中國家資本主義發展的討論(見本欄前兩周的文章),主要是想說明資本主義如何在政治權力和資本互動過程中成長和發展起來。為什麼可以把毛澤東和當代中國資本主義的興起聯繫起來呢?資本主義的發展要克服重重阻礙,而這些阻礙並非資本本身所能克服,必須借助國家的力量。在中國,正是毛澤東和其領導的革命,幫助克服了資本所必然遇到的所有阻礙;儘管毛澤東這麼做主觀上有其他目標,但客觀上為當代中國資本主義創造了物質、制度和意識形態上的條件。當代中國資本主義的興起,是毛澤東及其革命“未被預期的結果”(unexpected consequence)。

  毛澤東在1949年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後,進行了三場內部革命,即物質革命、制度革命和思想革命。這三場革命的徹底性及其成功,為毛澤東之後的資本主義發展準備了所有條件,使得資本主義長驅直入中國社會,徹底改變了中國社會。

  首先應當說明的是,宗教力量對中國的資本主義發展從來就沒有構成過阻力,無論是毛澤東時代還是改革開放以來。文化上,中國一直是一個世俗國家,有宗教力量(民間宗教和佛教等等)的存在,但傳統上宗教力量就很弱。宗教力量從來就沒有和商業產生過矛盾。相反,宗教力量作為一種心理要素,反而有助於商業的發展。在西方,宗教改革論證了資本追求利潤不再是“罪惡”,而宗教力量所提供的社會服務,例如慈善也輔助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解決了資本主義發展所產生的一些弊端。

  在毛澤東時代,除了一些官方所認可的宗教活動,宗教沒有了任何空間。共產主義不僅不相信宗教,反而是要消滅它。毛澤東反宗教並不是為了發展經濟,而是為了建設其所相信的共產主義社會。改革開放以後,宗教力量有所恢復。儘管新宗教力量(官方所不認可的宗教)的出現和發展,同中國政治產生了諸多矛盾,但宗教和資本主義式的發展並不矛盾。因為政治上的制約,中國的現代宗教力量主要在社會服務和慈善部門,是輔助資本主義體系運作的。在西方不難觀察到慈善組織和資本主義的共生性質,在中國也不例外。再者,宗教也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對成功者是一個鼓勵;對失敗者是一種安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