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探究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初級階段

http://www.CRNTT.com   2016-05-23 00:05:44  


 
  四是外來因素。台灣問題受外來因素的影響,隨著大陸強軍實力提升、經濟後盾增強,而變得越來越小,世界上任何一國,都不敢小視中國而輕舉妄動。因為大陸今非昔比,對涉及敏感的“國家主權”這一核心利益,決不會妥協,也絕不允許“法理台獨”,否則必定“地動山搖”。但是,解決台灣問題仍受到外在因素的牽制。不用懷疑,美、日即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最終邁向統一的主要障礙。問題不僅僅如此,無論是國民黨執政、還是民進黨執政,都以美國為首是瞻,尋求武力保台,幻想“挾美拒統”。民進黨執政,不排除比國民黨更加傾向依靠美、日。當前,最值得警惕的是慎防民進黨迎合、配合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和日本“新安保法案”搞小動作,這也是未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初級階段”,相當複雜艱困的問題。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初級階段”主要矛盾

  正確認識現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所處的歷史階段,準確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初級階段”中的主要矛盾,正視它、研究它,而不是忽視它、回避它,才是解決問題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

  一是“中華民國”問題。毫無疑問,從20世紀九十年代起,兩岸當局交手至今,極為複雜敏感的“中華民國”政治定位問題,始終沒有正式擺上桌談判,雙方都認為是一塊相當難啃的“硬骨頭”。“九二共識”,求同存異,只是暫時擱置、回避了“一中”政治內涵。兩岸事務性、經濟性、功能性等一切談判和所簽協定,都避開“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敏感的問題。但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初級階段”中的諸多問題,皆因“中華民國”定位未解,步履維艱。而且,“中華民國”已是島內民眾最大公約數,藍、綠政黨對此“政治解讀”也逐漸靠攏。“中華民國”問題,已成為制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最大“政治瓶頸”。這一主要矛盾,一天不破題、解決,其它問題都會受到影響。

  二是台灣“國際空間”。兩岸關係發展這麼多年,世界各國奉行一個中國原則的大格局,始終沒有改變。李登輝、陳水扁執政20年,推動台灣拓展“國際空間”,“公投入聯”,試圖在國際上唱響“中華民國”,搞“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結果當然是失敗的。但是,“國際空間”與“中華民國”相關聯,一名普通的台灣學生,或者一名年輕的台灣藝人,在國際場合舉起“中華民國”的旗子,卻會引發軒然大波,甚至影響到台灣的民意及政治選票。“國際空間”對台灣當局來講,是想著政治上得分,以謀求“台灣問題國際化”;對台灣民眾而言,應該是希望求得身份上的“認同”,或稱之為“尊嚴”。如此矛盾,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初級階段”,的確很難解決,而且困難度還在不斷加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