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中評智庫:習近平的大歷史觀與台灣

http://www.CRNTT.com   2019-01-26 00:03:25  


 
  第二,“台獨史觀”的確立。“台獨史觀”林林總總,但是,影響最大的主要是“同心圓理論”。

  何為“同心圓理論”?上世紀90年代中期,當時兼任台灣“教育部”顧問室顧問的杜正勝認為“在國民黨進行的全面中國化教育中,中國文明被塑造成世界上最高成就的文明,中國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歷史。包括語言、文學、歷史、地理等與人格成長有關的知識,都以中國為主體,官方嚴格控制;而有關台灣的部分,則被限制在最小的篇幅內,甚至被全面禁止。在養成國家公民的中小學,台灣人讀不到有系統的台灣史,也不知道自己有文學、藝術,台灣人甚至被教育去鄙視自己的信仰文化。他們瞭解中國甚至比中國人還深入,但對台灣卻一無所知;台灣人喪失其歷史記憶,也喪失自我認同。”這種歷史教育,違反了歷史的真相。他感嘆台灣“國不成國”,希望歷史教育能結合現實政治的需要,即在建立“台灣國家民族認同”的基礎上重新解釋歷史,以取代國民黨政府以前提倡的以中國歷史文化為核心價值的民族主義。

  於是他提出了“同心圓歷史課程架構”:“第一圈是鄉土史(縣市或北、中、西、南、東地區),第二圈是台灣史(或含閩粤東南沿海),第三圈是中國史,第四圈是亞洲史,第五圈是世界史。”這種同心圓歷史課程在教育階段分配上,“小學中低年級歷史教育的重心放在第一圈,高小一、二圈,國中二、三圈,高中二、三、四圈,大學三、四、五圈。”從學術目的來看,杜正勝所謂“同心圓理論”的基本架構,而其中心問題是如何立足台灣,切割台灣與大陸的歷史聯繫。

  台灣著名的政治學者張亞中對此理論有深刻的評論:“同心圓理論”的脈絡邏輯是,從地理的立場與框架來寫歷史,把台灣放在東亞或世界的角度,而不是放在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角度來書寫台灣歷史。一般而言,歷史教科書作為一種官方書寫架構下的作品,其主要的政治目的,在於建構民族與國家認同,它是打造國家與民族認同中,不可或缺的一項關鍵作為。從此,伴隨著“同心圓理論”,台灣青年開始接受一個新的史觀。杜正勝是這樣界定他的史觀的:“我要提出三點:一是我們決不能忘記台灣還有原住民的歷史,二是不能忽略海商或海盜與台灣的關係,三是自西元1600年以後,台灣歷史必須放在東亞之局勢之中,被殖民的角度思考。”(杜正勝,《走過關鍵十年》,台北:麥田出版,2000年,170頁)很清楚了,杜正勝是從“殖民史觀”來講述台灣的歷史。與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國家的歷史教科書一樣,為了賦予獨立的正當性,他們的歷史也是從原住民開始,以彰顯這個地方原來是個“似無主地”,然後再講述殖民政權的進入,最後完成了切斷與殖民國的關係,走向獨立建國。⑧

  必須指出,“同心圓理論”最大的危害在於,通過民進黨政府的實際運用,已經以此為基準改變了台灣中小學的歷史教科書性質。台灣青年現在從小就接觸整套的“台獨史觀”教育了。長此下去,兩岸同胞的史觀會出現完全對立、水火不容的巨大差距,台灣一代又一代年輕人因為被“台獨史觀”洗腦,無法認知歷史真相,與大陸史觀處在不可調和的衝突思維當中,如此,兩岸關係就必然處在動蕩不安、永無寧日的境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