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誰廢弃了“希望小學”?

http://www.CRNTT.com   2009-01-04 09:33:26  


湖北長陽縣一所“希望小學”內,偌大的教室內僅有12個孩子在上課。
  中評社北京1月4日訊/《法律與生活》半月刊2009年1月上半月載文“湖北大量希望小學荒廢調查:普九留下後遺症”指出,“希望小學”的變遷是社會發展和教育發展的一個縮影,也是重新思考中國鄉村教育的契機,湖北省長陽縣76所“希望小學”,53所遭“荒廢”,不只“希望小學”,10年間,當地中小學校從513所减少至94所;學校大規模縮减背後,是當年運動式“普九”浪潮留下的後遺症,一邊是大量廢弃的中小學校舍,一邊是鄉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渴求,“家裏一個孩子念書,家長陪讀”成爲普遍現象,無形中,又加重了中國鄉村民衆的負擔,中西部山區兒童求學之路分化,會否産生新的教育不公和新的上學“難”問題?全文如下: 

  “空殼”希望小學調查 

  “普九”(即“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强力推進,生源的持續减少,擊中了當初校點規劃布局的軟肋,從而造成了現在鄉村學校大量被撤幷的現狀。 

  楊溪希望小學的最後時光,學校裏只剩下6個學生和3個老師。 

  暮色中,周平帶著記者,熟門熟路地穿行在蜿蜒的山路上。 

  高高的石墻壘起的操場,如今種滿了菜。蔬菜基地的招牌挂在曾經的校門上。 

  周平曾經是這所“希望小學”的“代理校長”。 

  1996年,湖北省文化廳捐資15萬元,當地村民“雙肩轉運紅磚、鋼筋、水泥、沙石”,在沒有通公路的黃家坡村蛇腰嶺建起了這座小學。 

  10年後,2007年12月,周平和另外一個老師,帶著僅剩的3名學生,“投奔”了30公里以外的劉坪佳盈希望小學。 

  夕陽下,碩大的校園寂靜無聲,再也沒有朗朗讀書聲。 

  被廢弃的“希望小學” 

  像楊溪、大鵬、猫兒沖這樣的“空殼”希望小學,在湖北長陽有53所離長陽縣城不遠的津洋口鎮楊家坪村,建築商人楊大鵬捐建的大鵬希望小學,校名脫落,只剩“大鵬希”3個字。教學樓成了水泥磚廠,工人們正在“操場”裝卸磚塊。 

  1997年建造的大鵬希望小學是“全國第一所由農民個人捐資興建的希望小學”,曾經名聲在外,3年後的2000年,剩下的40多名學生轉學到了5公里外的鄧家壩小學。 

  沿清江逆流而上,山路十八彎,過資丘渡口,再繞盤山公路行進20多公里,整個車程3個多小時。猫兒沖希望小學坐落在大山深處,這所學校1995年由宜昌團市委、長陽縣民委捐資10萬元興建,是長陽縣第一所希望小學。2000年,猫兒沖希望小學被撤銷,合幷到民族希望小學。 

  2008年11月28日,本刊記者在學校看到,操場被翻墾成了田地,女主人董玉雙準備在原來的操場上種上苞穀。原先的學校厨房養起了猪和鶏。5年前,董家花了1萬塊錢,從村委會買了學校的三層樓房和地。 

  像楊溪、大鵬、猫兒沖這樣的“空殼”希望小學,在湖北長陽有53所。據媒體公開報道,內蒙古、山西、河南等地也有爲數不少的希望小學“空殼”現象,“長陽現象”絕非個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