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5000萬救災款失蹤之謎

http://www.CRNTT.com   2010-10-24 10:42:09  


  中評社北京10月24日訊/一則2006年的舊聞,經媒體再度發掘,又引發波瀾:2004年,國家下撥陝西華陰市5906萬元緊急災後重建款,兩年過去了,真正發到災民手裡的重建款只有50萬元。而在此期間,華陰市卻耗資1600萬元建起了市委、市人大新辦公大樓(詳見新聞鏈接)。

  對此,陝西省審計廳審查後認為,這筆災後遷建款,經國家發改委批准,於2008年2月,調整用於華陰市方山河等5項防洪工程,未發現挪用、濫用的問題。

  這筆災後重建款上究竟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因何被長期擱置甚至改作他用?陝西官方未挪用、未濫用的解釋是否說得過去?

救災款浮出水面——耗時9個月

  救災款浮出水面的時間節點

  2003年8月至10月:無家可歸

  渭河大洪災。為了確保華縣、渭南兩城的安全,當地政府決定將渭河下游華陰市渭河灘(即陝西三門峽庫區)的高家、羅西等11個移民村作為洩洪區。11個移民村被吞沒,變成一片澤國。

  2003年底:當地政府請求撥款

  2003年底,華陰市和渭南市政府提出了將受災戶搬遷到渭河設防標準在20年一遇洪水的高地異地安置的想法,請求國家給予支助。隨後,陝西省計委向國家發改委呈報了《關於上報陝西省2003年洪水災後重建首期應急工程修改建議計劃的報告》。

  2004年3月:緊急災後重建款下撥

  2004年3月以“急,發改農經[2004]224號”文件,批准對華陰市受災最嚴重的3474戶災民整體搬遷,異地安置,向3474戶災民按每戶1.7萬元(其中1.5萬元用於補助災民建房,0.2萬元用於公共設施建設),下撥了5906萬元的緊急災後重建款,要求按“異地搬遷、群眾自願、建新拆舊、資金限量、達到防洪高程”的遷建安置原則實施,並規定這項工程的建設工期為2003年至2004年。(下撥至省財政廳,災民不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