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貨幣政策應適時從總量控制轉向流向引導

http://www.CRNTT.com   2011-05-29 08:47:22  


伴隨著中國經濟和金融結構的變化,貨幣供給、貨幣需求乃至貨幣的概念已經悄然發生深刻的變革。
  中評社北京5月29日訊/伴隨著中國經濟和金融結構的變化,貨幣供給、貨幣需求乃至貨幣的概念已經悄然發生深刻的變革:傳統的央行投放基礎貨幣,再經貨幣乘數放大所衡量的貨幣供給已遠不能精確刻畫現實中貨幣供給的變化。與此同時,實體經濟也不再是貨幣需求的唯一來源,商品貨幣化、資產證券化也消耗了大量貨幣,大幅提高了貨幣需求。

  貨幣供給與流向發生根本性改變

  中國證券報發表民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滕泰、民生證券分析師李少君文章稱,從貨幣供需來看,央行、金融機構、股市、房地產市場在貨幣流動過程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或創造、派生,或吸收、毀滅,此消彼長、循環往複。各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創造和吸收貨幣的過程就像高山之流水,從山頂奔流而下,沿途匯聚溪流江河,並灌溉農田湖泊、注入實體經濟的大海。

  從貨幣供給看,除了央行發鈔和商業銀行發放信貸之外,票據、債券、保險產品、信托產品、基金及其他理財產品,也成為金融機構創造貨幣的方式。海外金融機構發放的貸款,通過FDI、QDII甚至各種非法渠道流入的外幣,也增加了經濟體中的貨幣供給。同時,資本市場和資產市場的上漲過程也伴隨著貨幣的吸收、創造或派生,而下跌過程則伴隨著貨幣的消耗、蒸發或消滅,從而成為貨幣創造或消滅的重要方式。不僅如此,很多商業企業所發放的購物券、購物卡、網上信用貨幣,隨著其流通範圍逐漸擴大,也成為貨幣供給的新方式。

  在貨幣供給發生改變的同時,貨幣需求結構也在發生深刻的變化。除了傳統的實體經濟交易需求之外,房地產市場、資產市場的貨幣吸納量大幅增加。過去10年來僅股市淨吸納的貨幣就達9.6萬億以上,房地產市場淨吸納貨幣量高達8.9萬億以上,期貨市場、衍生品市場、藝術品市場等也吸納了大量的貨幣。

  正因為貨幣流向的新變化,人們才把眼光從傳統的M1、M2抽離,更多地關注“社會融資總額”;正因為貨幣流向的變化,人們才能夠理解中國多年來為什麼能夠吸納這麼多的貨幣。把握貨幣創造的新規律,理解貨幣流向的新結構,以及貨幣創造、流動過程中的影響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新課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