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勢在必行

http://www.CRNTT.com   2011-06-24 08:22:21  


 
  在2000年之前的康德拉基耶夫長周期的上升時期,美國所提供的貨幣供應量是可以被需求方所吸收的,對美元的需求主要來自於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是來自於新興產業的需求,比如在美國納斯達克股票市場上市的IT公司的融資需求;第二是來自於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需求,比如處於經濟起飛期的中國和印度等;第三是全球跨國公司的融資需求。毫無疑問,由以上三種需求吸納的流動性是有利於世界經濟增長的,因為它們最終都變成了固定資產而進入實體經濟的循環。因此在那段時間里,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帶來的收益遠遠超過其成本。

  但是,伴隨著2000年網絡泡沫破滅,本次康德拉基耶夫周期便開始進入下降期。於是,過去為人們所忽視的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所帶來的成本迅速提高,而收益則急速下降。其中的原因就在於美國繼續增加的貨幣供給不僅不能進入實體經濟,反而導致了世界經濟的泡沫化。當周期進入下降階段後,美國宏觀管理當局為了維持經濟增長而採取更為寬鬆的貨幣政策是預料之中的。

  然而,在全球經濟增長下降、世界缺乏投資機會、實體經濟部門已經沒有能力吸收這些新增流動性的情況下,由美聯儲擴張貨幣政策創造的流動性只能流向虛擬的金融部門,從而導致了全球性資產價格暴漲與世界經濟的泡沫化。這時,世界發現,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帶來的收益蕩然無存,而隱含其中的成本迅速膨脹。而金融危機告訴我們,當今這種以美元為本位的、不受黃金約束的國際貨幣體系必須加以改革。

  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核心問題是什麼

  文章稱,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與蔓延使我們再次面對一個古老而懸而未決的問題,那就是什麼樣的國際本位(儲備)貨幣才能保持全球金融穩定、促進世界經濟發展。歷史上的銀本位、金本位、金匯兌本位、布雷頓森林體系曾經為解決該問題提供了可供選擇的制度安排。但世界經濟的發展已經先後淘汰了以上諸種制度安排。

  這些國際貨幣制度之所以會被淘汰,歸根到底是因為在各種各樣的金本位制度下,貨幣供給最終總會受到存量黃金儲備不足與流量產量有限的約束,而發生通貨緊縮的危機。正因為如此,世界才在20世界70年代中期之後選擇了以美元為世界本位貨幣的管理紙幣本位制度。

  但是,新的問題隨之而來。簡單地講,管理紙幣本位制度下的新問題主要有二:其一,是發鈔國的謀私行為;其二,是浮動匯率制度對世界貿易所產生的消極影響。

  在金本位制度下,由於存在貨幣發行的紀律,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通過增加貨幣發行來謀私。但是,在管理紙幣本位制度下情況就不同了,由於貨幣發行不再需要以黃金作為擔保,所以發鈔國就可以通過超額發行貨幣來獲取更多的“鑄幣稅”,亦可推行更為寬鬆的貨幣政策來增加進口需求、提高本國居民的福利,當然也可以採取更為擴張的財政政策來保持本國經濟的高增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