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勢在必行

http://www.CRNTT.com   2011-06-24 08:22:21  


 
  借助於以上這些渠道而導致的貨幣超發必定會帶來世界範圍的流動性泛濫,並推動世界大宗商品和一般商品價格的上漲,其後果就如我們目前已經看到的那樣,必定是全球性生產成本的上升與生活水準的下降。由此可見,在管理紙幣本位制度下,國際本位貨幣發行國通過貨幣超發而謀私的行為勢必會造成為負的外部性:國際貨幣發行國的所得,即為該制度下所有非發行國的所失。因此,管理紙幣制度下的博弈具有零和性質。

  管理紙幣本位制度帶來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對於國際貿易的衝擊。在通常情況下,與金本位對應的匯率制度必定是固定匯率制度,因為金本位制度下嚴格的貨幣發行紀律與貨幣自由可兌換決定了國際收支的調整主要是靠黃金的輸入或輸出(如果是金匯兌制度則是資本的流動),而不是價格(匯率)的波動。

  但是,管理紙幣本位制度下的匯率天然具有浮動性,發鈔國的不受約束的發鈔行為,必定會迫使世界其他國家通過匯率浮動來規避由此可能產生的流動性衝擊。然而,正如我們在上文中已經指出的那樣,歷史的經驗已經證明,固定匯率制度對於國際貿易發展是有利的,而浮動匯率則是不利於貿易發展的。

  管理紙幣本位制度的以上問題表明,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究竟應當選擇一種什麼樣的本位貨幣來保證世界經濟的平穩運行、促進國際貿易的健康發展,至今仍是一個需要加以認真研究與深入探討的問題。從理論上講,能夠充當國際本位貨幣的貨幣必須滿足以下條件:經濟基本面良好(即經濟實力要足夠強大)、幣值穩定、金融市場發達和擁有規模巨大的貨幣交易網絡。

  從現實情況來看,目前正在參與競爭的國際貨幣主要有:美元、歐元和日元、以及正在逐步走向國際化的人民幣。如果將以上所列的貨幣做個比較,那麼最符合國際本位貨幣條件的只能是美元。統計數據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到2008年年底,在全球外匯儲備的幣種構成中,美元約占64%,歐元、英鎊、日元各占27%、4%和3%,人民幣尚未被國際社會作為儲備貨幣來接受。

  由此可見,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比重遠遠超過其他主要貨幣。此外,在國際貿易的計價和結算中,人們也更加願意採用美元作為計價與結算貨幣。在世界的金融活動中,人們也更多地願意持有美元資產。所有這些,留給世界一個難題:我們究竟是要還是不要美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