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印度對華戰略出現新思維?

http://www.CRNTT.com   2012-12-31 09:51:34  


  中評社北京12月31日訊/學者彭念今天撰文“印度對華戰略出現新思維?”指出,從長遠來看,中印兩國實力的縮小將使得兩國在邊界問題上的妥協空間日益縮小,邊界問題對於中印關係的潛在破壞性或將進一步提升。

  近日,印度新任外交部長薩爾曼.庫爾希德(SalmanKhurshid)關於中印關係的積極表態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印度期坦時報》12月16日報道,印度新任外交部長庫爾希德稱:“中國是亞洲、非洲及其他地區非常重要的夥伴。我們想盡可能的持以積極態度看待中印問題,因此我們不想陷入任何面對中國的爭執。”

  在此前的12月10日,庫爾希德曾表示,為發展印中富有意義的合作夥伴關係,印度必須接受新現實,即在許多領域都有中國存在,即使我們認為這些領域是印度及其朋友“排他性”勢力範圍。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庫爾希德的這些講話反映出印度的對華政策漸趨務實,這是否預示著印度的對華戰略出現新轉變呢?

  筆者認為,庫爾希德的講話表明印度政府已經認識到了這些問題對於中印關係的影響。然而,印度的對華戰略是否出現轉變不能只看口頭上的說辭,而要看實際行動。而從實際行動來看,印度的對華政策尚未出現大轉變。

  首先,就經濟領域而言,中印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尚難以化解。首當其衝的便是印度在中印貿易中的逆差地位一直未能改變。就目前而言,中印雙邊貿易中的不平衡現象並沒有出現明顯減弱的趨勢。然而這一想象並不是由於中國的故意操縱而造成的,而是由中印之間的經濟互補性不足造成的。

  印度對華出口的商品大部分是銅、鐵礦石等自然資源原材料,附加值低,在國際市場上缺乏顯著的競爭力。而中國對印出口的商品不僅有玩具、日常生活用品等附加值相對較低的產品,也有煤礦設備、電力機械及其他工程設備等附加值較高的產品。

  因此,出口商品的結構自然就導致了印度在中印貿易中的逆差地位,這絕非中國主觀上能夠左右。雖然印度希望與中國加強貿易往來,減少貿易逆差,但印度工業化水平低於中國的現實阻礙了印度這一願望的實現。而縮小與中國的工業化水平差距,對於印度而言絕非易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