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鄭永年:中國要和印度確立一種什麼樣的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14-01-07 10:07:22  


 
美日都想聯印制華

  也同樣重要的是,印度涉及到中國的西藏問題。西藏流亡政府設在印度,表明印度政府和社會可以對流亡政府產生直接的影響。印度可以促使西藏流亡政府成為中國的麻煩,也可以促使流亡政府不成為中國的麻煩。也就是說,西藏流亡政府是印度和中國交往過程的一個有效工具。印度作哪一種選擇則取決於中國和印度的關係。

  除了中印雙邊關係,印度之外的因素也在影響著中國和印度的關係。為了制約或者平衡中國,包括美國和日本在內的其他大國也一直試圖和印度結盟。(中國也不能忘記,在冷戰期間,印度和蘇聯的關係也是針對中國的。)儘管印度在經濟上仍然較中國落後,但印度自稱為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大國(人口最多)。也就是說,印度和美國、日本和其他西方國家享有共同的民主價值。和西方國家一樣,民主自由是印度在國際社會的軟力量。因為意識形態因素,美國經常發現和印度的“共同語言”,因此在一些核心問題上(例如核武器問題)對印度網開一面,用各種方式容忍印度。這些年來,面臨中國的崛起,美國一直在思考著如何把印度納入美國的國際網絡內,和美國合作來應付中國。日本也仿效美國,要和印度建立“價值同盟”來應付中國的崛起。實際上,美、日、印正在努力發展出戰略和軍事協調機制。

  另一個與此相關的因素是中國和印度在中東、非洲區域的互動。和中國一樣,作為崛起中的大國,印度對海外能源的需求也越來越大,非洲和中東對印度的重要性甚至甚於對中國的重要性。中國在非洲和中東更主要的是經濟利益,而對印度來說,除了經濟利益,還有直接的地緣政治利益。在非洲,印度的影響尤其是經濟面發展得也很快。中國在非洲的影響力主要來自於國有企業部門,而印度的則來自於私營企業。中印兩國在非洲有競爭也有合作。儘管在非洲兩國的協調非常重要,但如何協調則還是一個未知數。但很顯然,中印必須避免如從前歐洲老殖民地主義者那樣的大國競爭。

  在中東,中印兩國互動的情況更為複雜。中東傳統上是美國的勢力範圍。近年來,中東正在政治“變天”。政治“變天”有內外原因。從內部說,最主要的是中東各國內部政治的變化,主要是傳統的政治體制不能適合現實的需要。從外部看,最主要是美國的中東政策的變化。美國針對一些中東國家發動的反恐戰爭不僅僅是反恐,而且也在改變那里的政治體制。從理想上說,美國想在那里建立美國式的民主政治體制。但結果並不好,不僅所希望的民主制度建立不起來,很多國家在舊體制解體之後面臨失敗國家的邊緣。再者,美國因為頁岩氣的開採,正在成為能源大國,這意味著美國必將減少對中東能源的依賴。美國過去在中東的各方面的投入(尤其是軍事投入)和其在這個地區的巨大能源利益有關。一旦美國減少對中東的能源依賴,美國也必將減少在那里的軍事存在。這表明,在不久的未來,中東會出現美國撤出之後所出現的安全真空。這個真空的競爭者主要有三個大國,即俄羅斯、中國和印度,尤其是中國和印度。俄羅斯在中東只有安全利益,而少有能源經濟利益,因為俄羅斯本身也是一個能源大國。中國和印度在中東的地緣政治利益是多方面的,包括能源、安全和反恐等等。中國和印度如果在中東合作得好,便有利於各方;反之,如果不能合作甚至發生衝突,就會互相損害對方的利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