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俄並非中國致命殺手 印度才最可怕

http://www.CRNTT.com   2014-08-31 09:59:19  


 
  丁學良:就教育而言,重要的是教育目的有根本的不同。從中國歷史上看,兩千年來教育的目的是為了統一觀念,所以多半以灌輸的方式來進行。而印度的教育則更多地側重於獨立自由思考的能力,而且印度的文化本身就是非常多源和持續多樣化的。這是造成兩個民族學生素質重大差異長程的原因。

  第二點是最重要的,印度的教育部門較少受到官僚部門的制約和管理,是相對獨立自主和多元的,沒有強制的一刀切式的管理方式。我們知道,只有“自由競爭性”的方式,才會得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第三點是他們的英語背景。印度好一點的學校都是用英語進行教學的(這並不排斥他們的母語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根本地位)。英語是事實上的國際普通話;如果說每一種語言都是信息庫,那麼以英語來儲存信息的這個“庫”無疑是最大及最多源的,因此印度學生所接觸的信息就比中國的學生更廣泛更多樣也更高素質。多種語言能力讓他們能有更高更寬的起跑線。普遍的英語能力也是印度人在其他領域比較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語言上的優勢讓他們更為熟悉西方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社會結構等等,而這些恰恰是創業以及進入西方主流社會最重要的要素。從這一點上來說,他們比華人更容易與西方社會融洽。

  對中國的教育來說,也有通過改革趕上世界潮流的方案——最重要的是讓教育機構、教育方式、教育體制多源和多元化。中國每年都有大量的留學生出國回國,他們所接觸的更為國際化、更為多元的教育方式和教室文化(classroomculture),能夠讓中國在十至十五年內就有非常大的積極變化,關鍵在於要開辟讓他們做實事的制度環境。

  在近兩三年裡,主要在英文研究界,有一派學者提出非常重要的新說法,論證印度在發展本國經濟實力的政策和措施方面,從中長期的戰略眼光看,總體的表現會趕上並且超過中國。您是否能解釋一下這種說法的依據是什麼?

  丁學良:簡要說來,這派觀點認為,在過去25年的改革開放期間,中國在吸引外來投資(FDI)方面,做出了非常出色的努力。每一個省、每一個市、每一個地區,為了吸引更多的FDI,都願意去做、並且經常是主動地去做很多在其他國家很難實行的事情。與此同時,中國的法律特別是各級政府的實際政策,對於本國的尤其是民營企業家的創新(entrepreneurship)——在組織、制度和經營方式等等方面的創新——所給予的大環境和小環境,卻長期地和明顯地次於中國給予FDI施展身手的環境。因此,過去25年來中國經濟的發展,其增長的動源,包括中國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中國在製造業領域和在生產技術方面的進步,絕大部分並非由中國自己的企業創新出來,而是來自外商企業,主要是外來的和尚在念這本經。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