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滇西鬆山戰役 七千犧牲中國兵無名單

http://www.CRNTT.com   2010-04-01 13:30:33  


炮火摧毀的日軍營舍 (資料圖片)
  中評社北京4月1日訊/在沉寂了60多年後,仿佛在一夜間,鬆山被越來越多的人記起。1944年5月,為了打通中國抗日戰爭的生命線——滇緬公路,中日兩國軍隊在這座面積18平方公里的大山里厮殺了近百天。中國遠征軍以傷亡7763人的代價,全殲據守的1300名日軍。這次勝利還有另一個非比尋常的意義,這是抗日戰爭以來,中國軍隊第一次收複失地。然而,60多年來,鬆山就像是一座還未找到現實出口的戰爭迷宮,隱藏著太多的故事與細節,悲哀與感慨,疑問與謎題。以下就是此間《中國青年報》昨天登載的冰點特稿“一場戰爭的兩種紀念”——

  在剛剛過去的春節前後,每天都有數千名旅遊者來到這座位於滇西邊境、原本默默無聞的大山。狹窄的山道時常被數百輛汽車堵得水洩不通,當地政府不得不派出幾十個交通協管人員來維持秩序。

  這股突如其來的旅遊熱潮,是因為一部名為《滇西1944》的電視劇的熱播。電視劇的原型,便是1944年發生在這裡的鬆山戰役。

  當年5月,為了打通中國抗日戰爭的生命線——滇緬公路,中日兩國軍隊在這座面積18平方公里的大山里厮殺了近百天。中國遠征軍以傷亡7763人的代價,全殲據守的1300名日軍。這次勝利還有另一個非比尋常的意義,這是抗日戰爭以來,中國軍隊第一次收複失地。

  電視劇喚醒了人們對這塊舊日戰場的記憶。旅遊者們戴著旅行社統一定制的太陽帽,撐著遮陽傘,跟在手持小旗的導游身後,在密如蛛網的交通壕、彈坑和掩體中穿行,並不時停下來拍照留念。

  當然,對於另外一些人來說,鬆山不僅是一處景點。

  2009年年底,鬆山所在的龍陵縣政府,組織了一支20多人的工作隊,開始對鬆山戰役的戰場遺跡進行大規模普查。他們通過勘測戰場、走訪見證人、尋找史料、征集文物等方式,試圖從各個角度來拼接和還原這場慘烈的戰役。

  如今,隨著普查工作的展開與深入,人們訝異地發現,鬆山就像是一座還未找到現實出口的戰爭迷宮,隱藏著太多的故事與細節,太多的悲哀與感慨,太多的疑問與謎題。

  陣地

  來鬆山的許多游人,手里都拿著一本名叫《1944:鬆山戰役筆記》的書,它被稱為“鬆山旅遊最好的導游手册”。提起這件事,書的作者,同時也是這次普查工作的總顧問餘戈“頗有成就感”。

  餘戈的生活原本與鬆山沒什麼關係。他是北京某部隊雜誌社的編輯,平日里就是一個軍史愛好者。在一次閱讀史料的過程中,他開始對鬆山產生好奇,因為無論從哪個角度比較,這都是一場實力相差極其懸殊,結果卻出人意料的較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