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山西王”閻錫山

http://www.CRNTT.com   2010-07-18 11:36:14  


 
  1949年3月28日晚,閻錫山的內室悄無聲息。手下已伫立良久,他才睜開眼睛說:“你坐下,拿支筆,咱說你寫。”閻向美國政府求援:“如能支持十萬日軍俘虜,撥飛機200架,歸閻某指揮,定可橫行華北,撲滅共產軍。”他委托早有款項交存的美國凱因公司向政府游說。手下問:“凱因公司是商人角色,怎麼能叫美國政府這樣辦呢?”閻錫山說:“你不懂得,他們是資本主義國家,資本家與政府有直接關系,你去辦吧!”

  3月29日下午,閻錫山帶了六七個侍從,秘密溜出南門,在汾河西洪溝小機場,乘坐陳納德替他准備的一架小飛機,逃往南京。

  1949年4月23日午夜,太原城破在即,閻錫山電報五人小組:“萬一不能支持,可降;唯靖國、化之兩人性命難保。”

  4月24日上午,解放軍對太原城發起總攻。梁化之命副官在省府院的鐘樓一側備汽油和木柴,然後進入鐘樓服毒自殺,在副官點燃的衝天烈火中化為灰燼。同時服毒的,還有閻錫山鐘愛的五妹閻惠卿。

  梁化之自殺前後,特種警憲指揮處的部分成員也先後服毒或開槍互擊。閻錫山到台灣後,立了一座“太原五百完人招魂冢”。

  這故事曾被編入台灣小學課本,被稱為“戡亂戰史上最悲壯的一頁”。台灣一些文人也說“太原無降者”、“滿城文武在城陷之際集體自殺”等等。李敖童年時曾在太原度過一年時光,他在回憶錄中寫道:“國民黨把這些死難者當做‘太原五百完人’來紀念,但他們是閻錫山的人,不是國民黨嫡系。國民黨嫡系精於逃難,死難非其所長,所以烈士缺貨,很沒面子。”

  解放太原用了整整6個月,攻守雙方傷亡均在3萬以上。破城一個多月後,章士釗、邵力子寫信給李宗仁:“夫閻君不惜其鄉人子弟,以萬無可守之太原,已遁去,而責若輩死綏,以致城破之日,屍與溝平,屋無完瓦,晉人莫不恨之。”

  1949年12月9日,民國行政院長閻錫山、副院長朱家驊、秘書長賈景德、政務委員陳立夫、教育部長杭立武即將逃往台灣。

  衆人候在機場,惟閻錫山樣子奇怪:他帶著兩只箱子,寸步不離身,一只坐著,另一只放在手邊;他神情恍惚,身體微搖。這兩只箱子裡都是金條。

  多虧這些黃金,讓他晚年能在陽明山麓獨占一隅,建起一座碉堡式建築,著書(70多歲出版《三百年的中國》)、會友、“觀察宇宙”,安度餘生,不必多看蔣介石眼色。

  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們的失敗,不是兵力不夠,是政略不夠。如我們對二百萬日本精兵,能守住西南半壁,而不能對抗裝備甚差的三萬共軍,即是明證。共黨以其主義、政策、政略,組織起民衆,造成面的戰略,以明擊暗、以大吃小的戰術,是超歷史的做法。”

  閻錫山死於因感冒引發的肺炎和心臟病,走完78年人生路。他生前曾作了一些挽聯,囑咐家人在他死後貼在墓地。其中一副道:

  有大需要時來,始能成大事業;

  無大把握而去,終難得大機緣。

  50年來,他的侍衛官井國治、張日明等人一直看守著這座碉堡。他的靈堂裡香火不斷,除燭台、鮮花、素果,供桌兩側還擺放著其著作《三百年的中國》、《閻百川先生要電錄》等。80歲出頭的張日明對台灣《中國時報》記者說:“這幾年有山西來的客人,或研究閻錫山的學者來過。有興趣看看,就帶幾本回去吧!”

  (參考《閻錫山統治山西史實》、陳應謙編《閻錫山與家鄉》、文思主編《我所知道的閻錫山》、雒春普著《三晉有才:閻錫山幕府》、景占魁著《閻錫山傳》;陳志讓著《軍紳政權》、相從智編《中外學者論張學良楊虎城和閻錫山》、約翰.本傑明.鮑威爾著《我在中國二十五年》、哈雷特.阿班著《民國采訪戰》、李輝著《封面中國——美國《時代》周刊講述的中國故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