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社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多路徑助港青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http://www.CRNTT.com   2022-01-01 00:05:16  


 
  第二,以平等理念營造香港青年到內地發展的社會氛圍。平等是現代法治的基本原則,在全面依法治國的新時代下,以平等理念提升國家認同應是香港青少年工作的核心價值取向。內地給予香港青年在內地的特殊政策,讓香港青年享受“特權”,短期來看確實有吸引更多香港青年前往內地工作就業之效果。但從長遠來看,將香港青年凌駕於內地居民之上,忽視雙方同為中國公民的平等性,人為地製造香港與內地的對立,造成香港青年“高人一等”之假象,無助於雙方相互之間平等的交流,無助於增強香港青年的國民意識。特殊政策以及“特權”,顯然忽視了香港青年作為中國公民的本質屬性,實際上違反了權利義務的平等性、一致性以及公平原則,最終祇會導致香港地區與內地的失衡。以求學為例,香港學生應與內地學生平等地申請國家獎學金、學校獎學金等獎學金(無須另行制定《港澳及華僑學生獎學金管理辦法》)、參加各類課程和活動以及入住條件類似的宿舍,加強兩地學生的相互瞭解,增進友誼,讓彼此成為日後不可或缺的人脈資源。同時,應給予香港學生參與學校事務管理的機會,激發他們投身內地建設的熱情,增強對祖國的向心力。總之,鼓勵香港青年到內地發展,與其出台特殊政策措施,倒不如取消香港青年的特殊身份,給予香港青年與內地居民同等的權利義務,一視同仁。

  第三,深化跨境教育合作。隨著香港居民移居大灣區內地城市,因教育資源無法跨越行政區域的限制而進行跨境服務,因此隨遷子女的受教育問題亦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香港居民對內地生活便捷度的認同。依據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針對跨區域就業人員隨遷子女就學問題,應加強學校建設、擴大學位供給。

  第四,深化跨境醫療合作。一方面,放寬醫療行業准入條件。大灣區的醫療合作,首先體現為實現醫療人員的自由流通與醫療機構的融合。醫療人員與機構是完善醫療服務的核心要素,根據CEPA與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的相關規定,私人執業醫務人員在一定條件下進入內地執業,港澳醫療衛生服務提供主體可以獨資、合資或合作等方式在內地設置醫療機構,發展區域醫療聯合體和區域性醫療中心,2012年成立的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便是粵港醫療合作的成功先例。2018年年初,粵港澳三地簽訂了《粵港澳大灣區衛生與健康合作框架協議》,就粵港澳三地26個合作項目交換了簽約文本,這其中包括“粵港澳大灣區醫師聯盟”項目,這為未來三地醫師資格互認打下了基礎。在具體的制度設計安排上,現階段重點為兩地規則與標準的對接,可探索廣東省政府請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授權方式,珠三角九市公立醫院聘請具有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香港執業醫師,在傳染病病理與治療、重症醫學等領域首先展開合作突破研究;還可試行香港執業醫師直接取得內地相同行醫資格證書的政策;最後,在優化香港醫療機構進入大灣區內地城市的資格審批方面,可通過簡化前置審批程序或設置“粵港澳大灣區跨區域醫療機構執業許可審批”的方式便於香港先進醫療產業進入大灣區。構建90分鐘“生活圈”到90分鐘“健康圈”,為在內地居住或生活的港澳青年提供多樣化的就醫方式,旨在滿足其不斷擴大的公共衛生和醫療健康需求。另一方面,可通過醫療模式的認證和接軌與個人健康數據共享不斷優化港澳青年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就醫方式與體驗。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2018-2019年報,香港人口將由2018年的740萬增至2043年的822萬,香港正面臨因人口增長與老齡化帶來的挑戰,因此粵港澳大灣區亦需面對香港外溢的醫療健康需求挑戰。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