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中國製造業大量企業倒閉陷入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08-12-16 00:05:23  


 
  究其原因,周永利強調說:“我做得早,但是很慢,我做什麼東西都很慢的。我不像人家那麼快,但是我做得穩當,要做成大企業也做不大,但是要倒也倒不掉,大風大浪來了,沒有關係。企業應該衡量自己,根據自己的方式來做,應變而變,不具備變的時候,千萬不能變。”周永利告訴記者,利潤最大化不是他辦企業的目標,他追求的是將企業永遠辦下去,因而他選擇了保守。“我的企業每年增長15%左右,很好。”周永利露出一副知足常樂的樣子。

  郎鹹平考察過香港的企業家“四大天王”—— 李嘉誠、李兆基、郭炳湘、鄭裕彤,發現他們一生成功的原因和信念是保守!他們的平均負債率20%左右,保持占總資產5%~15%的現金流,時時提防經濟危機的發生。與他們相比,中國這一代企業家未經暴風驟雨敲打,他們並沒有在全國一片低迷的情形下做好抗風險的準備。在紹興,資產負債率在75%以上的企業遍地都是,因為大家都相信“明天會更好”。

  重組工商利益格局

  “中國輕紡城”是第一個冠加“中國”前綴的國內專業市場,創建於1988年,打的是前店後廠的概念,如今已經成長為亞洲最大的布料集散市場。目前,中國輕紡城注册的經營戶已達1.3萬多家,2007年銷售額為575億元。毫不誇張地說,輕紡城的市場波動就是紹興紡織業的晴雨表。據悉,今年1~9月份輕紡城成交額373億,增長2.5%。不難看出,增速大為放緩。

  金元,輕紡城裡一名擁有11年戰鬥經歷的“老兵”,見到記者劈頭就說:“今年是最困難的,以前我們總是說狼來了狼來了,那個時候不是狼來了而是狼在叫,這次狼真的來了。”金元的創想有限公司是一家做間接出口的外貿公司,他說,往年市場有高潮低潮,今年一直在低谷徘徊,不僅量下去了,而且只有5%的利潤,以前毛利20%以上多的是。

  “大批量出口年代一去不複返,薄利多銷這個做法要改了,以後錯位發展,走‘小批量,高利潤’的道路。”金元說,最瘋狂的年代“只要是布就有人要”,“印花機就是印鈔機”,訂單像鵝毛飛雪一樣紛紛飄來。不過,那時檔期也長,一個檔期一般至少要等一個月。現在,工廠第二天就能給他出貨,生產者的境遇可見一斑。金元的哥哥經營實體,3年來織布都在虧本,因為只要有個廠房加幾台機器就能織布,門檻低,價格競爭激烈,互相厮殺。紡紗還能賺錢,因為紡紗是大設備大成本,小企業沒能力上。

  金元說,在這種糟糕年景裡,經營戶日子比工廠好過,但也好不到哪裡,他判斷輕紡城今年可能有70%的經營戶負增長,自己則可能與去年持平。過去他對電子商務根本不屑一顧,對客戶的網上咨詢都懶得理會。今年,他幾乎天天掛在網上。

  在紹興,像金元這種輕紡城裡的經營戶被稱為“布商”,大部分是個體戶,少數人已注册公司,少則一年賺幾萬元,多則一年盈利百萬千萬。這是一批典型的生意人,不乏創業精神,但多數文化水平不高,視野狹窄,發家致富的觀念占據主導思想。他們基本上都不經營實體,但紡織工廠的訂單基本上被他們控制。說白了,這是一群批發商,他們甚至原料都幫工廠買好了,然後將成品全數收購並支付加工費。

  紹興紡織業的超速發展離不開這個新興階層的開拓進取,但是近年來隨著產能的飽和和市場競爭的激烈,批發商們對生產者的利益榨取越來越明顯,這個曾經為生產者提供各種有益服務的商人階層正在阻礙生產者的升級之路。

  胡克勤,浙江省現代紡織工業研究院院長。他說,布商給工廠算利潤算得很精確,精確到只給生產者微利,不斷壓縮出廠價,90年代中期同等質量一米布價格5.6元現在被壓到1元,而這些年原材料價格、勞動力成本等不知翻了多少倍,就是市場最好的時候最賺錢的是布商而不是生產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