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寬鬆廉價貨幣導致危險牛市

http://www.CRNTT.com   2009-06-24 12:16:32  


寬鬆廉價的流動性可能導致泡沫不斷變大
  中評社北京6月24日訊/應對金融海嘯,各國聯手向市場注入流動性乃是救助措施之一,次貸危機造成的金融動蕩正在逐步衰減,金融體系的流動性也在明顯好轉,我們在年內迎來了牛市,股市樓市升溫明顯。但流動性的恢復尚未對實體經濟產生支撐效應,北京師范大學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鐘偉在《南方週末》發表文章,認為“流動性寬松廉價,卻未大規模注入實體,那就只能催生資產價格再次泡沫化。…牛市正成為一種廉價貨幣的副產品”。文章內容如下:

  發達國家對次貸危機的重要救助措施之一,是寬松而廉價的貨幣——所謂“寬松”,是指央行不斷通過各種常規和非常規手段向市場注入流動性;所謂“廉價”,是指浮動利率和固定收益類產品的收益率都較低。次貸危機造成的金融動蕩正在逐步衰減,金融體系的流動性也在明顯好轉,但我傾向於認為,至少在歐美,流動性仍未大規模注入實體經濟,而是推高了資產價格,這種情況在中國也一定程度地存在著——我們在年內迎來了牛市,股市樓市升溫明顯,但也許牛市背後卻拉著長長的陰影。

  全球金融體系的流動性已明顯好轉。這表現在一系列指標上:金融恐慌指數VIX已經基本回到正常狀態,而在2008年10月和2009年3月初,該指數都超越了亞洲危機時期;銀行業之間的資金拆借重新活躍且拆借利率低廉,據說三個月libor已從“雷曼沖擊”時的4.75%下降到目前不足0.63%的空前低位;此外,TED利差不斷收縮,Libor-OIS利差也在縮小,目前基本在50-60個基點,投資級公司債和美國國債之間的息差也在收窄,表徵流動性的一系列指標大體回到了2008年9月之前的水準。因此看起來,盡管銀行業仍然受到有毒資產的困擾,清理進程不盡如人意,但全球流動性已基本恢復。

  但全球流動性恢復對實體經濟尚未形成支撐。歐美實體經濟盡管出現了微弱復蘇的勢頭,可是信心指標的恢復多於實體經濟指標的恢復。以美國為例,盡管消費者信心、經理人采購指數等持續回升,但私人部門的投資、消費以及就業率等指標表現平平。首季GDP增長年率仍超過-5%,私人投資停滯,消費僅微增5%,失業率突破9%,製造業除電腦和汽車銷售略有增長之外整體績效低迷。銀行業盡管流動性相對充分,但目前除了按揭貸款的再安排有所回穩之外,銀行對產業部門的新增信貸以及資本市場的IPO都仍基本停滯。

  按照格林斯潘的說法,是銀行業認為目前出售有毒資產的價格過低,因此寧願繼續持有而不願增加放貸,格老給出的建議是銀行國有化,並把有毒資產剝離給同樣國有的不良資產管理公司,這種左口袋放入右口袋的安排,就避免了如何對有毒資產進行合理定價的難題。克魯格曼支持上述舉措並把它形容為“為私有化而進行的預先國有化”。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