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社保新政:轉變增長方式必由之路

http://www.CRNTT.com   2009-12-23 09:26:04  


社保制度作為一個生產要素勢必為後危機時代促進增長方式轉變做出應有貢獻
  中評社北京12月23日訊/“社保新政”雖然為中國成功抗擊金融危機和最早走出危機作出了貢獻,但同時也暴露出社保制度存在一些制度性與結構性問題,這既是此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社保制度的挑戰,同時也涉及到後金融危機時代中國經濟增長中社保制度的功能和定位的調整問題。中國證券報發表中國社科院拉美研究所所長鄭秉文文章如是說。

    後危機時代社保制度展望:處理好四大關係

  文章表示,社保制度之所以被視為擴內需、促增長和轉變增長方式的一個“長期投入”的生產要素,是因為勞動力的長期產出決定於資本投資率或勞動效率。資本投資的功能有三:一是可部分替代生產過程中消費的資本存量,二是可額外增加勞動力資本存量供給,三是可確保使用最新的技術。正是從這個增長理論出發,社保制度對人力資本的投資可確保有效運用資本存量的勞動力技術水平的提高。經驗數據顯示,在發達國家與欠發達國家之間、正規經濟與非正規經濟之間,之所以前者的長期產出水平高於後者,就是因為前者對包括社保制度在內的人力資源的投入占GDP比重要高於後者。在後金融危機時代,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已刻不容緩。為此提出以下12個政策建議,並認為要著力處理好以下4個關係。

     一是處理好擴大覆蓋面與制度建設的關係。

  制約中國社保制度不能為擴大內需作出較大貢獻的一個重要缺陷是覆蓋面狹小,沒有充分發揮安全網的作用,成為擴大城鄉居民消費的體制性障礙之一。擴大覆蓋面、實現應保盡保將有利於城鄉居民建立消費信心這也是“十七大”對社保體系提出的一個戰略目標:在養老保險方面,雖然目前“新農保”的出台為農村僅為8%(6000萬人,占農村總人口比重)的覆蓋面帶來了新的希冀,但是,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隨著試點的鋪開,還會發現很多其他需要不斷解決的問題;城鎮養老保險的形勢更為嚴峻。如果說“新農保”的政策特點可以一舉打破農村擴面的瓶頸,那麼,城鎮養老制度的難點則依然存在,政策依然沒有重大突破,幾億靈活就業人員的參保問題依然是一個巨大挑戰。在醫療方面,雖然新農合基本解決了農村居民參保問題,但在城鎮居民醫保制度上,絕大多數人目前還“裸露”在制度之外。至於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其覆蓋面僅平均為城鎮養老覆蓋面2.2億人的一半左右(分別僅為1.2億、1.4億和9000萬)。社會安全網覆蓋面狹小,這是城鄉儲蓄率居高不下、心存消費餘悸和內需難以啟動的原因之一。

  但是,擴大覆蓋面不能以犧牲制度建設為代價,不能顧此失彼,不能以長遠利益換取眼前利益,不能以行政手段代替制度改革。為此,在擴大覆蓋面時,筆者提出3個政策思考:要注意把制度碎片化縮小到最小程度;要十分注意強化制度的激勵機制,這是擴面工作的主要內在動力;要增強制度的透明性、可及性與穩定性,這是擴面工作的重要內生機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