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昆山,台商二十年

http://www.CRNTT.com   2012-06-21 11:19:31  


 
“台北”式生活

  昆山市現在還有五個全國第一:全國第一個辦在縣級市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國第一家出口加工區,大陸第一家台資銀行,全國第一家縣級市的台商協會,全國第一個進出口額超400億美元的縣級市。

  顯然,這些都和台商密切相關。

  正是大量台商的到來,台灣的文化也慢慢扎根於昆山。

  在昆山人民路鬧區,隨時都可以聽到店裡放著最新的台灣流行歌曲,甚至於許多出租車司機都會哼上幾句台語歌。昆山人的飲食習慣也逐漸被台灣影響,純正的台灣小吃,在昆山都吃得到。水果店賣的台灣蓮霧更是被當地人購買一空。

  “連昆山的城市風格,也與台商的聚集有關,比如小吃文化、咖啡文化,還有‘月光經濟’,就是各種酒吧、歌舞廳等等,比蘇州、南京還熱鬧,在滬寧線上肯定不多見。”一位楚姓出租車司機侃侃而談。

  據統計,目前聚居在昆山的台商及其家眷有10萬多人。在他們眼裡,昆山是最像台灣的地方。昆山有大陸的“小台北”之稱。這裡可以吃到地道的台灣料理。黃河路上,到處都是台灣人開的店,各種台式小吃店排成一溜;夜晚,台商們常常出現在四五十家台灣風味的咖啡屋、茶藝館和卡拉OK廳裡。

  譬如“台灣人古早人小吃店”這塊鬥大的門面招牌就坐落在黃河路35號,讓所有在昆山的台灣人一看就知道是家鄉的品牌,是台灣人開的店。“我們(台灣人)只要經過黃河北路,就會不自覺地進去品嘗一下家鄉的味道。”一位林姓台灣商人說。

  台籍人士主動融入地方生活,還積極參與昆山的慈善等社會事業建設等方面。

  在台商協會的大事記上有這樣的記載,“2000年3月27日,協會二屆一次理監事會議在長江浮法玻璃有限公司會議室召開,協會名譽會長昆山市市委書記張衛國、市長季建業等親臨會場,會上理監事就提升昆山投資環境問題進行探討,共提出6個方面29條意見,張書記、季市長表示在一個月內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覆。”

  據了解,絕大部分的台商都在昆山買了房,很多都已舉家居住在昆山。榮邦機械(昆山)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陳裕盛就告訴記者,“我在昆山的朋友甚至比台灣還多,愛人和孩子也在昆山,有時春節都在昆山過,昆山已經成為了第二故鄉。”

  越來越多的台商在昆山實現了安居樂業。台商、台商太太、台商子女,都已習慣在昆山工作、生活、學習,已融入了這座城市。一位台商太太就說,昆山濃郁的“台灣味”,讓他們從中找到了“家”的感覺。

  事實上,昆山也處處為台商營造“家”的感覺。

  在昆山開發區,“桃園路”、“新竹路”等路牌非常醒目。周莊鎮裡:台灣老街,一派原汁原味的舊時台灣風情—“台北小故宮”、“台灣大戲院”、“寶島民俗玩樂大街”、“台灣民俗館”,參觀台灣布袋戲、度小月面館、雜貨店、台鐵貨運站等。

  而對於子女在大陸如何受教育是台商最擔心的,昆山市教育局也專門開設台商子女就讀的“綠色通道”,只要台灣學生家長提出自己的需求,就可就近、優先進入學校讀書,一解台商們的後顧之憂。

  2001年,昆山還成立了華東台商子女學校。這是除廣東東莞之外,台商在大陸開辦的第二所子女學校。

  在大陸的醫療問題也曾令台商十分焦慮,他們通常是“小病自己看,大病回台灣,萬不得已才去看大夫”。

  為改變這一狀況,昆山市中醫院於1998年率先成立了“對外聯絡科”,建立“健康服務中心”,與全市百餘家台企和外企建立特約業務關係,專門負責這些企業的醫療服務,並在10餘家大型企業中建立了醫療網點,為台商、外商發放了方便就醫的“綠卡”,以誠信服務在台企和外企中樹立了良好形象。

  昆山不僅解決台商們的實際困難,還盡一切力量對他們進行多方資助。

  2009年“莫拉克”台風席捲台灣南部時,昆山市紅十字會從“捐贈賬戶”中劃出首筆200萬元愛心捐款匯往台灣紅十字會組織,這是祖國大陸紅十字會系統捐給台灣同胞的第一筆愛心款,讓台商們深切感受到了那份濃濃的手足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