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銀行業機遇與挑戰並存

http://www.CRNTT.com   2012-06-26 08:29:15  


中國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也將面臨新的挑戰
  中評社北京6月26日訊/股改上市並不是中國大型商業銀行改革的終點,而是一個嶄新的發展起點。第一財經日報發表履新不久的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文章表示,股改上市之後,面對錯綜複雜的經濟金融形勢和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國大型商業銀行既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諸多的挑戰,需要重新審視和繼續探索未來發展道路上的種種問題。

  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

  文章稱,近幾年來,中國銀行業的改革發展取得了積極的進步和良好的成果,這些進步和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較好的宏觀經濟環境。展望未來,中國銀行業總體仍將處於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中,但世界經濟形勢複雜多變,全球經濟失衡問題嚴重,貿易摩擦此起彼伏,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壓力加大,經濟轉型任重道遠,中國銀行業的改革發展還將面臨諸多難以預見的風險與挑戰。

  全球金融危機和主權債務危機的影響將繼續存在。發端於美國的2008 年金融危機,一開始主要表現為私人部門的危機,但在各國政府實施刺激政策之後,問題開始向政府部門轉移。國際金融危機和主權債務危機的影響將持續存在,對全球經濟增長將是重要考驗。

  商業銀行風險呈現新的特征

  文章分析,近十幾年來,世界金融體系發生了一些根本性的變化。這些變化的存在決定了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 年全球金融危機在形成原因、傳導機制、產生的影響等很多方面都有別於以往的金融危機。在金融全球化、自由化、證券化迅猛發展的背景下,這兩次與以往不同的金融危機也導致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呈現出新的特征。

  新特征之一是金融風險更具複雜性。從風險產生的根源看,近幾年來,全球金融創新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金融創新產品的代表是金融衍生產品,而金融衍生產品最主要的特點,是其產品結構的複雜性以及其所能引發的鏈式反應。此外市場主體的多元化導致金融風險的鏈條被拉長、金融風險的複雜性在加強,從而也形成了眾多從虛擬經濟領域到實體經濟範疇的風險傳導機制。

  新特征之二是金融風險的產生還更具突發性。從經濟基本面來看,以美、歐、日為代表的全球發達經濟體自2003 年以來都保持了強勁的經濟增長勢頭。按照傳統的金融危機理論,在如此良好的經濟狀況下,大範圍的金融危機是不可能發生的。其實,正是這些發達經濟體繁榮的經濟表象,掩蓋了金融風險產生的可能性。例如,發達國家穩定的經濟增長是建立在全球經濟失衡的基礎之上的,這種經濟不平衡的長期存在和不可持續性為金融危機爆發埋下了伏筆。此外,全球資本市場的過度自由化與全球範圍內巨額投機資本的存在,也成為表面上欣欣向榮的全球經濟下暗湧的不穩定因素。因此,在全球金融市場聯繫日益緊密的背景下,金融風險的積累只需要在全球資本市場鏈條上打開一個“小口子”,就足以形成、發散為全球金融危機。從而,目前金融風險的產生也就演變成了一個不具備明顯周期特征而突發性極強的隨機事件。

  新特征之三是金融風險更具擴張性和傳染性。在金融全球化日益深入的背景下,金融資本的全球擴張具有高度的靈活性與自主性。當某個全球性金融市場的風險增大時,巨額金融資本必然會迅速撤出該市場,導致該市場的流動性迅速枯竭,資本逐利鏈條將面臨斷裂的風險。由於現代金融市場高度關聯和高度不對稱性、金融機構的高杠杆率以及產品設計的高度複雜性,這種風險必然會以“蝴蝶效應”的模式快速傳導到其他國家的金融市場,風險的傳遞與放大效應空前迅速和劇烈。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