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過於發達的金融體系害了浙江

http://www.CRNTT.com   2012-07-28 09:24:26  


 
  在浙江,我可以說90%的貸款其實是以直接或者間接的方式流到了兩個領域中去,一個是房地產,另外一個就是投機性行業,這個投機性行業,在某個意義上也更把實業推到了一個很難維繫生存的地步中去。

  隨著經濟形勢的惡化,大量投機性行業的萎縮,房地產行情的持續萎靡,那些利用短期銀行資金從事投機的企業,面臨當下的現狀,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了。這裡面剛才說的幾個問題都集中性爆發,山雨欲來片刻之間的事情。

  總的來說,貸款條件的過於寬鬆,使得銀行一旦開始嚴格條件之後,企業的資金勢必被抽走。而事實上按照當前浙江的企業的狀況是沒有一家企業經得起銀行抽走一分錢貸款的,因為浙江的企業的杠杆用得很高,同時,都不在實體經濟中流轉,大量資金都挪用到了別的項目投資中去,流動性很差,所以一抽貸款,必然出事情。這個是當前最直接的導火線。

  這次所謂六百家聯名上書的表面原因是因為龐大的擔保鏈使得企業被抽貸了,但是深層次的原因還是因為企業的資金都被挪用到別的地方去了,流動性不夠。

  其實,我一直想表達的是擔保是個惡制度,擔保制度是連坐制度的衍生,擔保無助於風險的控制的同時,反倒極大地加劇了風險的產生。企業是否出風險,其實跟有否追加擔保本身沒有必然的關係。擔保是一種事後風險追償的機制,但是並不是風險的防範措施。我見過很多不少好的企業,都因為給人擔保,留下無盡遺憾。

  前面說了金融加劇了實體的空心化,而實體空心化反過來也導致了金融無法進一步發展,金融是實體經濟的潤滑劑,但是替代不了實體經濟,實體經濟空心化,某個意義上講又將浙江金融推到了風口浪尖,在浙江這兩個是互為因果的關係,空心化的實體經濟,讓浙江金融其實真有心去做實體貸款,也沒得做。浙江省內,遍看全省居然找不出一個大型和超大型的企業,而反觀江蘇、山東、廣東,浙江是應該低頭反思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