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鄧聿文:反日示威與中國民族主義的出路

http://www.CRNTT.com   2012-09-18 10:18:07  


 
  就此輪反日示威看,一些砸店燒車衝擊日本人的舉動,並非真的是想通過此舉來表明其反日愛國之心,不過是借此來發洩平日被壓抑的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因為他們知道,在中國,愛國具有極大的政治正確性,在愛國的名義下,即使做出過火行為,政府也很難追究他們的刑事責任。假如政府將其法辦,他們就可把自己塑造成被打壓的“愛國人士”,政府也將出現合法性問題。

  客觀而言,政府在反日示威中的角色確實微妙和尷尬。一方面,政府在此類對外抗爭中,需要用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的旗號來籠絡和聚集民意,為自己增加正當性與合法性;另一方面,民眾的愛國行為超出一定限度,又可能會損害國家利益,造成外交被動。這當中的拿捏平衡很難把握。尤其當下社會的不公和矛盾已達極限,一個對現況不滿的人,隨時可能借反日愛國的“話語正當性”和“政治正確性”向政府發難。因此,除非此類暴行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引起公憤;或者,其指向政府、故意搗亂的意圖太過明顯,否則,政府也只能在遊行示威時增加警力以避免此類事情的發生。

  中國政府面對這種“愛國暴力”的尷尬情形,實是事出有因,由來已久,它跟中國政府的“合法性”缺失從而不得不借助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來建立和增強“合法性”有莫大關係。和大多數知識界人士不同的是,我個人並不反對民族主義,因為本質而言,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民族主義,那種認為民族主義只出現在發展中國家,歐美國家沒有民族主義的看法是不合乎實際的。中國的民族主義,從其產生和興盛來看,是外界挑釁的產物,與外國勢力對中國主權、領土完整和核心國家利益的干預有關。在這種挑釁面前,要中國人不做出激烈的反應,那才奇怪。

  對中國來說,民族主義除了強化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外,還能起到促進、提高對本民族的歸屬感和民族內部凝聚力的作用——這是政府用民族主義重建合法性訴求的原因。即使從政治民主的角度看,作為一群具有共同理念的人表達共同立場,不管這種立場對不對,這種形式應該被認為是政治上的進步。所以,我不反對中國存在民族主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