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不差錢的中國為何出現錢荒?

http://www.CRNTT.com   2013-06-24 08:29:59  


  中評社北京6月24日訊/如何看待“中國6月份的信貸緊張”,它將有哪些影響,它與美國或將逐步退出量化寬鬆有無關係?全球前兩大經濟強國的一舉一動,世界輿論極為關注。中國經濟網今載石建勛的文章《不差錢的中國為何出現錢荒》:
  
  近期以來,中國資金市場的“錢荒”問題愈演愈烈。6月20日數據顯示,上海銀行間利率再次全線上漲,達到驚人的13.44%,創下歷史新高。就在銀行間市場“錢荒”同時,滬深股市全線下跌,投資者開始紛紛減持手中資產,股市資金流出明顯增加。債市也陷入了“錢荒”的困境,一周前,繼農發債流標之後,新發的9個月期國債重蹈覆轍。

  中國真的陷入了流動性緊縮的“錢荒”嗎?回答是否定的。兩周前央行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5月份M2(廣義貨幣供應量)的同比增速依舊高達15.8%,新增信貸量仍然高企,人民幣存款餘額也已經逼近百萬億元的大關,1-5月社會融資規模達到9.1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了3.12萬億元。現實中的貨幣供應量充裕,不少機構和個人依然出手闊綽,大量購買各類銀行理財和信托產品,房地產市場活躍,房價持續走高,社會游資搶購黃金被套,仍在積極尋找投資機會,民間借貸依舊活躍。這些數據和現實情況說明,中國“不差錢”。

  “不差錢”的中國為什麼出現了“錢荒”?目前的流動性危機,表面上看,與銀行面臨季末考核,對資金需求較大,各家銀行較為惜借有關。此外監管部門強化理財產品監管以及加大對跨境套利交易的監管,也導致各銀行需要增加資金以滿足合規要求。但從根本上看,近年來金融體系的發展及其運營管理體制已經嚴重脫離了實體經濟發展的需要。國家為刺激經濟增長注入的資金其實並沒有都投入到實體經濟當中,大量的資金只是在金融體系內部空轉套利,不斷通過杠杆投資和期限錯配套取利差,資金在各個金融機構間循環往複獲取利潤。除此之外,具有規模優勢的國有企業以及一些過度圈錢的上市公司更容易以較低的成本獲得資金,從而使其能通過委托貸款等方式進行套利,由此導致資金的重複計算,進而導致社會融資總量的虛增。由此可見,目前的“錢荒”並不是貨幣政策收緊所導致的,而是過去幾年金融體系借助國內外寬鬆的貨幣政策環境,脫離實體經濟盲目發展,金融資產過度膨脹在一個時間點的集中爆發。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