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戰略全局研判中國經濟新常態

http://www.CRNTT.com   2014-10-17 09:01:44  


整體上看,新常態經濟包含著經濟增長速度轉換、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增長動力變化、資源配置方式轉換、經濟福祉包容共享等全方位轉型升級在內的豐富內涵和特征。
  中評社北京10月17日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新常態”,其最基本的特征是經濟增長速度的轉換,這標誌著中國經濟正在發生階段性變化,體現了經濟中長期潛在增長率有所下降的客觀趨勢。

  中國經濟增長新階段促成經濟新常態

  光明日報發表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占斌文章表示,中國經濟過去30多年的年均增長率接近10%,創造了世界經濟史上的“中國奇跡”。當前,經濟發展的內在支撐條件和外部需求環境都已發生了深刻變化,要求經濟增長速度進行“換擋”,要求經濟增長目標向合理區間進行“收斂”。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

  一是全球經濟格局深刻調整,外部需求出現常態萎縮。支撐中國30多年經濟高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因為走的是外向型經濟發展道路。但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尤其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呈現出“總量需求增長緩慢、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的特征,使得中國的外部需求出現常態性萎縮。美歐等經濟強國相繼提出“再工業化”“2020戰略”“重生戰略”等措施,貿易保護主義紛紛抬頭,而發展中國家都在努力調整發展模式,加快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這使得支撐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外需環境已不複存在。

  二是創新驅動競爭更為激烈,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滯後。當前,第三次工業革命正迎面走來,主要發達國家紛紛加快新興產業,力圖搶占未來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制高點,這些新挑戰倒逼中國的經濟發展方式要加快向創新驅動型轉換。但中國過度行政化的科技資源配置方式,導致科技資源浪費嚴重,很多產業競爭力不強、核心技術受制於他人,仍然是不爭的事實,需要我們主動放慢經濟增長速度,為創新驅動經濟轉型升級騰出空間、留出時間。

  三是傳統人口紅利逐漸減少,資源環境約束正在加強。中國的經濟增長結構正在發生歷史性變化。目前,東部發達地區的勞動力供給短缺情況更加明顯,“劉易斯拐點”正在到來,帶動外向型經濟的傳統人口紅利正在逐步減弱。與此相對應的是,中國過度依靠投資和外需的經濟增長模式,已使得能源、資源、環境的制約影響越來越明顯,重要礦產資源的對外依存度在不斷提高,生態環境壓力在不斷加大,要素的邊際供給增量已難以支撐傳統的經濟高速發展路子,這也在客觀上促使中國經濟逐步回落到一個新的平穩增長區間。

  四是面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挑戰,改革紅利有待強力釋放。2013年,中國人均GDP超過6000美元,已進入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當前正處於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歷史階段,今後必須逐步調整高速增長的經濟發展模式,尋求新的增長動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實現改革與發展紅利的全民共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