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縣域經濟發展需高度重視地方債務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15-01-17 09:49:18  


 
  一是城鎮化。在當前國內大城市人口承載能力接近飽和、產能過剩問題日漸突出的背景下,縣域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工業化基礎好的縣,發展空間巨大。憑借農業轉移人口成本低、融入快為優勢,有利於促進農民實現從傳統生產生活方式向現代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

  二是產業集群。相比於大城市的規模經濟效應,單個縣域或許難以企及,但相鄰縣域之間通過產業鏈協助配套同樣也能達到相似的效果,甚至可能更勝一籌。具有空間聚合度高、要素流動自由、經濟活動聯繫緊密等諸多優勢的縣域,是培育產業集群的良好土壤環境。

  三是電子商務。據阿里巴巴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縣域網購消費額同比增長速度比城市快13.6個百分點。作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電子商務正在助推縣域經濟轉型升級。農村也插上了電子商務的翅膀,截至2013年末,國內已統計的淘寶村涵蓋網店1.5萬個,帶來直接就業6萬人,同時為物流快遞等服務業帶來大量間接就業。

  四是文化產業。對於探尋可持續發展動力的縣域經濟而言,文化產業是一個值得關注的方向。當前信息科技革命在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方面的成果,為縣域文化產業發展擴大社會各界參與和共享的資源空間及流通渠道,打造多層次、多領域的公共服務平台提供了關鍵助力。

  縣域經濟的關注點及可能的風險點 

  文章表示,縣域經濟發展要遵循市場經濟運行的基本規律,市場與政府的關係需進一步明確和優化,從而把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與更好地發揮好政府作用有效結合起來,形成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合力。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倘若政府角色定位不准,就很容易好心辦壞事。過度幹預市場,可能導致經濟活力下降,甚至出現倒退的惡果。與此同時,在市場配置資源失靈的領域,政府卻不可不作為。比如縣域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大肆開採礦產資源,發展高污染、粗加工等產業,就需要政府果斷出手。對於萌芽、成長期的新型產業,則需要適度的政策支持,為縣域經濟發展培育新的動力。

  金融是撬動縣域經濟發展的杠杆,能夠為縣域發展拓寬資金來源渠道,但從目前來看金融支持縣域經濟發展力度尚待提升:一是信貸規模偏低、資金外流嚴重;二是銀行貸款程序複雜、融資渠道單一;三是缺乏滿足發展需要的金融創新產品;四是縣域融資擔保制度不完善。總體上看,中國縣域金融市場目前還處在起步階段,但廣大縣域地區所蘊含的巨大潛在市場需求值得金融機構重點關注,尤其是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的廣闊拓展空間,對於金融機構試點綜合化經營、推動發展方式轉型,在“三期叠加”的困境中尋找新的商機意義重大。

  需要強調的是,縣域經濟發展需高度重視地方債務風險,應加大力氣系統整治。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賣地收入占到了縣級財政收入近半壁江山。但2014年前三季度,全國300個城市賣地收入僅1.7萬億元,不足2013年半年的賣地收入。隨著地方政府嚴重依賴的土地財政疲態盡顯,縣級財政發生惡化風險明顯提升。而部分縣級城市較為低端的產業結構也將放大政府的債務風險。因此,有必要從強化舉債機制、加快財稅體制改革等方面“標本”兼治,探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根本解決辦法,逐步形成縣域財政金融穩定支持經濟健康發展,產業稅收促進縣域財政收支平衡的良性循環。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