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民幣匯率在新常態下會持續下行嗎

http://www.CRNTT.com   2015-03-12 10:00:48  


  中評社北京3月12日訊/進入3月以來,無論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還是中間價都是連續下跌。而2月人民幣匯率幾乎每天都徘徊在跌停價格附近。正值全國兩會期間,人民幣匯率如此走勢似有些出乎預料。因為儘管當前中國經濟數據並不給力,但也並不支持人民幣即期匯率如此頻繁地下跌。更重要的是,今年的中國經濟,已步入新常態,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保持人民幣匯率處於合理均衡水平,增強人民幣匯率雙向浮動彈性。那麼,新常態下的人民幣匯率究竟該是怎樣走,雙向浮動彈性究竟會有多大幅度,眼下各方爭議激烈。

  中國證券報發表中國人民銀行鄭州培訓學院教授王勇文章表示,去年,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下跌了0.36%,呈小幅貶值態勢。但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經歷了上半年(1月初至6月初)貶值、年中(6月到11月中旬)升值、年末(11月下旬至12月底)貶值的走勢,匯率波動幅度顯著增大,且五年來首次年度下跌,累計下跌2.5%。另外,去年人民幣匯率波動性較往年顯著加大,印證了人民幣匯率已接近均衡水平之論,單邊升值確已成為歷史,這也反映出市場匯率預期在分化,人民幣匯率波動性在上升。

  只是,2015開年兩個月,人民幣對美元貶值幅度已近1%。而人民幣持續貶值,已引發了社會公眾對未來人民幣匯率長期貶值的預期,這或許對匯改、人民幣國際化及中國經濟從容應對通縮風險都很不利。

  文章分析,提及人民幣匯率持續貶值的成因,首要因素,自然是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及美國經濟復甦甚至經濟增長潛力仍然強勁,就業市場改善,再加之核心通脹好於市場預期等,致使大量資金流入美國並推高美元。截至2月26日,美元指數連升八個月報94.51,相比去年6月1日上漲超過17.5%。其次,為穩增長、防通縮,近期中國央行降息、降准預期增強,人民幣和美元之間的利差因此被認為會進一步收窄,市場人民幣流動性會進一步寬鬆。而更重要的是,乙未春節後人民幣即期匯率連續逼近跌停的幕後推手之一,是匯差交易。可以說,匯差交易的最大獲利來源,就是針對人民幣境內外不同報價的套利。人民幣匯率市場一直存在兩個報價:一是境內在岸市場的即期匯率報價,其波動幅度區間受央行每日公布的美元/人民幣中間價限制;二是香港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NDF)市場的離岸人民幣匯率報價,反映境外機構對人民幣匯率未來走勢的看法。隨著今年人民幣匯率趨向貶值,境外離岸市場的人民幣匯率報價大幅低於境內在岸市場,由此激發匯差交易潮湧,很多企業與投資機構先在境內購匯(買入美元賣出人民幣),再通過境外售匯(買入人民幣賣出美元),套取境內外人民幣匯率價差。由於春節期間人民幣貶值預期增強,這種匯差交易有愈演愈烈之勢。更有甚者,某些投資機構通過匯差交易,正在刻意營造人民幣即期匯率持續“跌停”的市場氛圍,意在豪賭中國央行或在二季度進一步放寬人民幣匯率波動區間。更有在押注中國央行或在年內被迫放棄人民幣匯率與美元掛鈎的。這些匯改猜測,將會引發人民幣匯率更大跌幅的波動,進而獲得更可觀的匯差收益。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