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中國製造需要創造新優勢

http://www.CRNTT.com   2015-07-31 08:06:07  


  中評社北京7月31日電/近期,有外媒報道說,大批將生產基地設在中國的美國公司已經或者正計劃將生產遷回美國。主要原因是由於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美國能源成本降低、中國物流成本高等因素導致中國製造的成本優勢不再。該報道還引用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預測,現在在美國製造商品的平均成本只比在中國高5%,到2018年,美國製造的成本將比中國便宜2%-3%。果然如此嗎?

  全球產業進入新一輪再分工

  文匯報發表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石建勛、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生王盼盼文章表示,製造業回遷有著深刻而複雜的國際經濟結構調整和全球產業再分工的大背景。

  2008年發生的全球金融危機,令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發達國家深切感受到過度依賴虛擬經濟的切膚之痛,經濟金融化、製造業空心化將嚴重影響國家的經濟基礎與金融穩定,發達國家紛紛推出“再工業化”戰略,更加關注製造業轉型升級,將重振製造業作為經濟復甦主要政策著力點。典型代表是美國“再工業化”戰略和德國“工業4.0”戰略。為了保證新一輪產業革命首先發端於美國,美國提出“再工業化”、“重振美國製造業”、“先進製造業”等戰略目標。推出頗具吸引力的優惠政策,鼓勵投資製造業,推動高端製造業回流,加大對先進製造業的投入,採取促進先進製造業發展的重大政策舉措,特別是整合政府、企業、高校及其他社會資源,構建全國製造業創新研究網絡等,從而推動製造業轉型升級,這不僅有利於促進美國製造業的復興,也有助於鞏固和加強美國製造業強國的地位。德國提出以智能製造為核心的“工業4.0”戰略。“工業4.0”的概念已成為引領世界製造業未來發展方向的理論。德國試圖通過構建智能生產網絡,推動德國工業生產製造進一步由自動化向智能化和網絡化方向升級,從而讓工業製造更加先進、更少資源消耗、更加資本密集,以維持和鞏固其在全球製造業的領先地位。

  除此之外,一些發展中國家也是摩拳擦掌,他們依靠本國資源、勞動力成本低廉的優勢,正加快謀劃和布局,積極參與全球產業再分工,以更低成本承接發達國家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製造業的轉移,拓展國際市場空間。

  中國製造的優勢仍然存在

  文章稱,應該客觀認識到,一些歐美國家為吸引製造業回遷本土出台了許多優惠政策,同時在比較成本差異不大的情況下,一些歐美公司產業鏈中的製造環節回遷本土,這是新一輪國家間競爭力培育、製造業版圖重構過程中的必然現象,沒必要大驚小怪。另一方面,現階段或今後較長一段時間,一些低端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陸續遷出中國,這是中國主動優化產業結構和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也沒必要大驚小怪。

  更應該看到,中國製造的優勢仍然存在。儘管薪酬水平快速上升,但中國的製造業薪酬依然遠低於美國及其他國家,而且,中國勞動力的競爭優勢正在從非熟練勞動力向熟練勞動力轉變,勞動力素質日益提高。

  更重要的是: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中國製造業規模躍居世界第一位,培育了億萬高素質的製造業大軍,建立起門類齊全、獨立完整的製造體系,成為支撐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石和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載人航天、載人深潛、大型飛機、北斗衛星導航、超級計算機、高鐵裝備、百萬千瓦級發電裝備、萬米深海石油鑽探設備等一批重大技術裝備取得突破,形成了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和骨幹企業,中國已具備了建設工業強國的基礎和條件。目前在亞洲已經形成了一個以中國為中心性的製造業地區供應鏈,13億人的全球最大消費市場,不僅是中國製造得以持續發展的動力,也是吸引歐美發達國家製造業留住腳步的重要原因。

  抓住機遇實施創新驅動戰略

  文章指出,全球正出現以信息網絡、智能製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等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變革和產業革命。如何在世界經濟轉型調整中占據主動地位,對中國製造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在新一輪產業革命中占據優勢地位,中國製造必須創造新優勢,實施“中國製造2025”,加速製造業轉型升級,完成從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的轉變。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完善國家製造業創新體系。在“十三五”的新一輪發展規劃中,建議國家應著力實施“四個一批”戰略,即由國家牽頭加快建設一批“產、學、研”緊密結合的製造業協同創新中心;加快建立一批知識產權保護協會和創新激勵保護機制;加快構建一批能迅速將知識、科研成果轉化成產品、商品的孵化基地;加快培養和集聚一批製造業的高端人才。

  ——深化互聯網在製造領域的應用,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對於部分技術密集型、大型製造企業,從製造端推進“互聯網+製造業”戰略;對於大量勞動密集型、中小微企業,從互聯網端推進“互聯網+製造業”戰略。

  ——健全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提升人力資本優勢。重視高端創新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加大高素質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的引進和培養。要加強高素質的產業技術工人隊伍建設。這方面,應該全面學習借鑒德國的雙軌制職業教育體系。

  ——深入推進製造業結構調整,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德國的經驗證明,加大對傳統產業的研發投入,通過技術改造完善新興產業鏈條,是促進製造業轉型升級發展的重要路徑。中國的傳統產業規模較大,應大力推動應用新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在傳統產業的重點領域突破發展,進一步加快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快培育中國製造新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