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來自哪裡

http://www.CRNTT.com   2016-04-11 08:02:03  


無論從當前的經濟增速看,還是從經濟增長的動能轉換看,我們都沒必要對中國經濟過度擔憂,而應該充滿信心。
  中評社北京4月11日電/一段時期以來,國內外不斷出現一些對中國經濟擔憂甚至悲觀的言論。這些對中國經濟消極判斷的依據,大多集中在經濟增速持續下滑,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可持續,新的經濟動能難以形成等幾個方面。實際情況究竟如何呢?

  經濟日報發表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文章分析,首先來看經濟增速。2015年中國經濟增長6.9%,不少人對增速“創下25年新低”、“跌破7%”表示擔憂。那麼這樣的增速是否不可接受呢?儘管縱向比處於增長回落的趨勢當中,橫向比接近7%的增速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依然名列前茅。對這樣一個名列前茅的成績表現得憂心忡忡,顯然理由是不充分的。

  或許不少人的擔心在於增速繼續下降底在何處?其實經濟增速是相對數,在經濟總量已穩居全球第二、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的情況下,增速換擋是經濟規律使然。事實上近年來的增長換擋是相當溫和的,自2012年一季度經濟增速低於8%之後,4年時間增速回落幅度僅略超1個百分點。從2014年四季度至2015年四季度經濟增速依次為7.3%、7%、7%、6.9%、6.8%,經濟增速“跌破7%”只是這個溫和換擋過程中的一小步,是量變而不是質變。由於總量已經很高,適當考察經濟增量而不是增速或許是必要的。事實上,從2013年以來,按2010年不變價計算的GDP增量是溫和上升的,從2012年的3.4萬億元逐步上升到2015年的超過3.8萬億元。據初步測算,即便2016年經濟增速降至6.5%,不變價GDP增量仍會比2015年略有增長。從目前經濟溫和換擋的趨勢看,2016年經濟增速在6.5%以上應該說問題不大。

  其實,最終考察經濟增速是否正常的關鍵不是看增速本身,而是看諸如老百姓就業狀況、收入狀況等民生指標。美國經濟2015年一至四季度經濟增速分別為2.9%、2.7%、2.1%、1.9%,四季度比一季度下降1個百分點,可是由於其失業率從2014年的6%以上、2015年年初的5.5%以上漸次下降到2015年年底的5%,今年以來更是降到5%以下,因此並沒有太多人對美國經濟表示擔憂,美聯儲甚至在2015年12月啟動了10年來的首次加息。受經濟總量提升、服務業比重加大以及產生就業需求的勞動人口持續減少等諸多因素影響,近年來中國城市調查失業率基本穩定在5%左右,表明經濟增速換擋並未帶來就業壓力的加大。因此,從就業的角度看,目前的經濟增速很正常。

  再來看經濟增長動力。不少人擔心在以投資和出口為主要動能的傳統粗放增長模式不可持續之後,新的動能難以形成,可能會造成經濟失速。會不會呢?

  首先要明確一點,並不是長期以來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都在瞬間消失了,其實很多動力依然在延續。比如城鎮化的動力,目前中國的城鎮化率離發達國家平均水平還差20-30個百分點,而考慮戶籍的城鎮化率可能差得更多,差距其實就是動力;比如東部產業向中西部轉移的結構變化動力,重慶近些年發展很快,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緊緊抓住了這一區域產業結構升級的機遇;比如新一輪的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伴隨著“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等國家戰略的實施,正形成十分強勁的動力。

  同時要看到,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逐年持續增強,2015年貢獻率已達66.4%,消費在不知不覺中,已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基礎力量。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也是潛在的消費大國。在人均GDP已處於8000美元左右的關口,潛在消費正加快轉化為現實消費。201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多年來首次超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極具象徵意義,標誌著兩者對經濟貢獻的此消彼長。事實上消費的活躍程度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所體現的結果更大,這是因為當前消費趨於活躍很大程度上源於消費結構升級,而消費結構升級的典型標誌就是服務性消費比重上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並不包括服務。比如,2015年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幾乎零增長、利潤下降2.2%的情況下,體育用品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都保持了10%左右的增長,各地群眾參與式的馬拉松比賽日趨活躍,凸顯了健康、健身、運動需求的增長;2015年電影票房增速接近50%,2016年增速進一步加快;2015年居民購買人身險比上年增長25%,其中健康險增長超過50%,這些數據從不同側面反映了消費結構升級的廣闊空間。

  更重要的,我們應該看到創新驅動成效日益顯著。2013年至2015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4%,增速高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3.4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年均分別增長9.9%和14.4%,增速分別高出全部規模以上工業3.6個和10.2個百分點。2015年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21.7%,從一個側面體現了傳統產業結構升級尤其是“機器替代人”的自動化升級需求。2015年IT設備製造投資增長13.3%、IT服務業投資增長34.5%,均明顯高於製造業8.1%的增速,表明信息化推動的產業升級將進一步深入。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