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對台軍售,美對華戰略博弈工具

http://www.CRNTT.com   2016-11-27 00:03:23  


 
  從事實來看,對於中國崛起的種種表現,美國和它的盟友反應最強烈並且直接以行動應對的,是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實力及其境外活動能力。在美國,許多人認為美國首先必須在軍事領域的任何與中國有關的重大意外事件中佔據明確的主導權,這是一種強烈的美國主導權意識,在美國智庫和決策層有著廣泛影響。軍事是政治的延伸,是戰略目標的實現手段,美國在亞太的軍事存在以及與盟友的安全關係服務於美國“捍衛”主導權的戰略目標。雖然在政治與外交層面,“新型大國關係”與“權力平衡”的論述還能夠體現兩國高層追求互利相容關係的努力,但是,在軍事與安全領域,兩國關係則常常表現為對抗性、威懾性的軍事存在或軍事行動。在激烈的東海、南海議題上,美國認為中國正在進行突破第一島鏈的軍事準備,將破壞美國希望的亞太權力平衡。一些保守的美國學者和官方人士認為中國在這些地區的舉動是在野心勃勃地擴張其亞洲勢力版圖,企圖將美國排擠出亞洲並取而代之,他們判斷“中國的軍事現代化會使它遲早越出第一島鏈”,(1)中國崛起之後對美國主導權的反對,將使得美國的全球霸權地位而不僅僅是亞太主導權將面臨重大危機,因此美國的應對之策是強化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和對於中國的軍事優勢。一些美國學者甚至提出應該強化美台軍售關係,因為如果通過對台軍售向中國發出“一個非常強有力的戰略信號,會產生阻嚇效應”。(2)

  中國的國防力量現代化之路大致起自於1996年台海危機之後,這場因兩岸主權爭端而引發的中美准軍事對抗成為了美國眼中的中國崛起的起點。眾所周知,台灣問題成為中美關係的結構性障礙,軍事因素至關重要,中國對台軍事部署和美台軍售關係之間的對抗既是政治性,也是軍事性的。在中國大陸不放棄以非和平手段維護主權統一的同時,美國通過《台灣關係法》和對台軍售,對台海事態保持適當距離和足夠壓力。美台軍售關係是美國在東亞的一種特殊的“軍事存在”,它不同於建立在安全同盟關係之上的美國在日韓的直接駐軍,但它通過不定期、不定量和有限制地出售武器的方式保持了美國對台海局勢持續關注的軍事姿態。美台軍售關係還是美國在東亞的一種特殊的“平衡戰略”,最初應對的是中美建交後兩岸局勢的可能失衡,其目標指向唯一地、直接地對著中國大陸,是美台安全夥伴關係的機制性內容,在美國的“第一次”亞太平衡戰略中發揮了特殊的作用。

  美台軍售問題因兼具政治與軍事意涵,同時將兩岸與美國三方捲入,必然會成為中美確定未來的戰略關係新格局的關鍵議題。對於美國來說,美台軍售的未來命運如何,是強化、維持還是終止,都必須適應“亞太再平衡”戰略和美國總體戰略利益的需要。換言之,未來不管美國是決心重新奪回原有的東亞主導權,還是不得不尋求與中國的權力平衡,對台軍售問題都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巨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