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對台軍售,美對華戰略博弈工具

http://www.CRNTT.com   2016-11-27 00:03:23  


 
  然而,“9.11”恐怖襲擊之後,隨著美國捲入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略泥潭,再加上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美國自冷戰結束後所享有的單極霸權時代宣告終結,美國戰略學界出現有關自由主義國際戰略興衰的辯論。(17)這一時期,中美實力的相對變化以及中美前所未有的相互依存關係的出現,為美國重新審視中美關係與對台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環境。自由主義的國際戰略是否足以應付中國崛起的新局勢?美國學界開始思考這一新命題,現實主義戰略思維受到關注。

  芝加哥大學的政治學家米爾斯海默在2001年時還認為對於任何國家來說要使其生存前途最大化,最好的辦法是控制這個地區,美國的有效戰略是使中國的崛起複雜化,其中台灣可以扮演角色。然而,隨著中美力量對比的變化,他改變了觀點,2014年他發表的“對台灣說再見”一文,認為放棄台灣是符合美國利益的,因為台灣遲早要被中國軌道和影響力吸納進去。2016年7月,米爾斯海默和斯蒂芬.沃爾特共同發表“離岸平衡案例研究——美國的超級戰略”一文,提出了一個現實主義大戰略的思路——離岸平衡。離岸平衡戰略的基本觀點是,美國應該維持一個有限的目標,放棄改造其它社會的野心計劃,專心解決真正重要的現實問題,即維持美國在西半球的統治地位,應對歐洲、東北亞和波斯灣的潛在霸權國。米爾斯海默等人認為民主已經在全球衰退,也不相信自由主義的所謂“民主和平論”,認為美國目前所面臨的諸多問題是其推行自由主義霸權戰略導致的,美國不應再扮演“世界警察”,而是要維護地區權力平衡,鼓勵其它國家帶頭制衡正在崛起的國家,美國只在必要情況下才介入。(18)米爾斯海默的戰略主張在自由主義戰略的支持者看來是一種戰略收縮或新孤立主義,並且將美國的利益寄托在其它國家的行為上是一種巨大風險,米爾斯海默也承認依靠周邊國家約束中國可能無法奏效,因為中國遠比鄰國強大,而且這些鄰國相隔遙遠,難以形成高效的制衡聯盟。或許米氏的理論還難以對華盛頓的決策者產生影響,但是,從“棄台論”、離岸平衡等現實主義戰略思維的提出來看,至少說明部分美國學者已經看到了這樣的前景,未來中美力量對比格局的變化可能會使得美國除了現實地面對而別無選擇。

  美台關係在這兩種大戰略的辯論中處於一個微妙而複雜的位置,以軍售為實質性內容的美台安全夥伴關係將面臨不同的命運。在目前佔主流的自由主義國際戰略影響下,美國還無法放棄自己作為亞太和全球體系的領導者角色,《台灣關係法》(TRA)的基礎仍然穩固,因而美台軍售並沒有終止的條件與時機。支持自由主義對外戰略的學者認為中國是在美國主導的國際體系中成長起來的,但美國馴服、制衡中國的能力卻越來越小,要保持亞太局勢可控,美台關係仍然具有重要的威懾作用,(19)尤其是軍事上中國正在發展反介入和區域阻止的能力,未來中國海空軍將具備突破第一島鏈的實力,台灣的地位至關重要。但是在現實主義思維的一定影響下,美國決策者意識到與中國的零和競爭勝算並不確定,也不利於美國國家利益,因而已經有比較明確的追求亞太權力平衡的意圖,未來除非出現令中美關係整體惡化的嚴重事件,在軍售問題上美國還是不敢輕易越過紅線,也不敢輕易將台灣納入亞太再平衡戰略。簡言之,在自由主義國際戰略的主導下,美台軍售將維持現狀,“不進不退”,未來如果形勢有變,“進”的可能性要比“退”的可能性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