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台灣論衡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評智庫:俄烏戰爭安全挑戰與啟示

http://www.CRNTT.com   2022-05-17 00:10:00  


 
  三、和平與和平之基礎:烏克蘭戰爭的前景展望

  烏克蘭戰爭凸顯了全球安全治理困境,超出了聯合國安全制度框架的極限,但並不意味著危機毫無出路。烏克蘭危機的癥結在於北約東擴帶來的地緣安全危機,“安全”與“主權”並置為解決危機必須回應的核心議題。僅僅依據“主權”邏輯尋求制裁決議、制裁行動、軍事援助行動及其擴大化,可能是南轅北轍之舉,結果是一方獲益,多方受害。理性的思考和出路是聚焦“安全”關切提出針對性的制度化解決方案,之後“主權”問題可以便利協商並解決。這些分析是假定俄羅斯對烏克蘭領土與主權並無侵吞意圖,祇是出於安全關切而訴諸特別行動。如果俄羅斯的行動意圖最終被證明超出了合理安全關切的範疇,則難以得到國際社會最終的理解和認可,也就難以在國際法上合理化與正當化。

  烏克蘭危機還進一步暴露了“北約”這一冷戰機器的擴張性和衝突源頭性質,國際法框架如何制衡北約霸權,如何形成一種遏止美國藉助北約進行全球性擴張的真正的“和平國際法”,也是21世紀尋求穩定和平秩序的關鍵所在。需知,無論是南斯拉夫、伊拉克還是阿富汗、利比亞等近30年來的地區性戰爭和衝突,都有北約和美國的直接軍事入侵,且相關行動並無安理會的合法授權,同樣是超出並挑戰了安理會的治理能力。全球安全治理是人類永久和平的核心制度基礎,但烏克蘭危機再次暴露了現有聯合國體制的制度短板。

  21世紀的“和平國際法”還有待規範性檢討和發展,需要對主權、多層次安全及大國協調的治理傳統加以尊重、引導和制度化。烏克蘭戰爭到底是傳統歐式列強衝突的當代化和持久化,還是“和平國際法”規範性發展的重大契機,以及中國如何在其中發揮建設性、中介性和制度發展性的作用,我們仍需審慎觀察、判斷和應對。

  總之,烏克蘭戰爭需要多維度全面平衡地理解,不能簡單地立場站隊和洩憤式應對。俄羅斯不能乘機侵吞主權國家領土,美國也不能不檢討北約東擴的安全危害性以及濫用制裁和洩憤式軍援的嚴重後果,烏克蘭當局和人民需要從最有利於實現和平及保存國家完整性的角度理性而負責任地集體行動。和平是至上的,但和平的制度內涵與保障機制至關重要,而安全是和平的內核,各方安全關切不可分割、結構性及制度化的解決,才是持久和平的規範性保障和實在基礎。

  注:本文係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資助項目“一國兩制、涉外法治與中國法律體系的擴展”【北航課題編號:YWF-21-BJ-W-205】的階段性成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