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吳伯雄:一個臺灣政治家和他的時代

http://www.CRNTT.com   2009-02-08 09:07:46  


 
  2007年2月,時任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因為“特別費”案被起訴,馬迅速辭去党主席一職,並立即帶著副主席詹春柏拜訪吳伯雄,希望第一副主席“伯公”接任代理党主席,並正式競選國民黨主席。

  此時的吳伯雄已經68歲,常年的骨刺之痛讓他已經處在半退休的狀態,從政40年後,精力大都已放在自己成立的“伯仲文教基金會”上,並準備任期結束後專心從事佛教傳播活動。

  他很清楚,國民黨已是危機重重:唯一的政治明星——馬英九面臨牢獄之災的可能;另一大佬王金平因党主席選舉失利仍心存芥蒂;2006年的紅衫軍運動打擊了陳水扁,也敲打了國民黨;前“總統”李登輝又在挑動國民黨本省籍黨員“出頭天”;2008年又要面臨大考——“立法委員”和“總統”選舉……

  如果打不贏2008年的兩大選戰,國民黨——亞洲的第一個民主政黨就將面臨泡沫化的危險,甚至會面臨黨內再度分裂的局面。

  党主席的位置已經是一個“燙手的山芋”,一旦選戰失敗,這個主席就將是國民黨歷史上的千古罪人。

  面對馬英九的請求,吳伯雄並沒有馬上答應。他向師父星雲大師求教:“我該怎麼辦?”

  星雲的回答是:“菩薩也有金剛怒目時,你要救眾生。”

  吳接下了這個擔子,在這一年多裏,國民黨實現了空前大團結,並接連贏下“立委”和“總統”選舉。吳伯雄對跑國民黨中央党部新聞的記者開玩笑說,因為實在太團結,所以沒新聞,對不起大家了。

  2008年5月,“胡吳會”在北京舉行。這也是1949之後,國民黨主席首次以“執政黨”領導人身份與共產黨總書記會晤。

  當胡錦濤感謝臺灣同胞“天災無情人有情”時,他報以——“誰都不能保證沒有天然災害,但可以透過人為的努力保證沒有戰爭”。

  面對馬英九當選後的“黨政分離”趨勢,吳伯雄再一次發揮圓融的政治手法,強力團結國民黨和行政系統之間的關係,維繫國民黨的影響力。

  身處海峽這一邊的人們很難想像,中國國民黨主席在今天的臺灣會沒有公車,請客要掏個人腰包。

  事實卻正是如此——吳伯雄說自己是“國民黨的最大義工”,他坐的車、請的司機,都是自己出錢,身邊沒有保鏢;選舉時幫馬英九去拜票請客,經常得自己掏腰包買單;選舉要打廣告,國民黨沒錢支付廣告費,他就得動用人脈“替馬英九磕頭”。

  權力道路

  今天的國民黨需要一次徹底變革是臺灣人的共識,但為什麼吳伯雄會成為二次“政黨輪替”的掌舵者,是什麼將他提升到權力頂峰?

  事實上,吳伯雄的崛起與臺灣光復後的歷史息息相關,他的崛起印證了國民黨政府來台60年統治勢力的變革:從軍事強人蔣介石到他的兒子蔣經國,再到國民黨籍的臺灣本土派李登輝,最後到民進党的陳水扁,臺灣逐步走向一條本土化之路。

  在這個過程裏,中國傳統文化、國民黨政治倫理、日據時代的遺留痕跡、美國榜樣的影響以及臺灣本土意識的興起,諸多力量交雜在一起,讓臺灣的今天看起來格外迷離:它既是華人民主政治的樣板,又是民主亂象的極佳代言人。

  理解臺灣的今天以及之前的歷史,吳伯雄是一個極好的樣本,而他的歷程也詮釋了島內政治時代的變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