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普京為何摒棄“鐵血”?

http://www.CRNTT.com   2012-12-28 10:18:59  


 
  歷來以鐵腕著稱的普京是很多人觀念中最理想的政治人物,其對寡頭的打壓恰恰被這些人所稱道,他們甚至將其作為教科書,予以效仿。故此,普京最新的表態對於這些將他作為偶像的人恰恰最具現實意義。

  雖然有天量的自然資源儲備,但是普京治下的俄羅斯依然無法擺脫俄羅斯民族總是受制於經濟問題的歷史魔咒。根據俄統計部門給出的最新預估數字,俄2012年資本外流將達到850億美元。實際上,這些年來這個數字一直在不斷攀升。相反,被俄視為命根子的石油天然氣價格卻已經過了高峰期。在俄軍工產業開始尋求民間資本以及鐵路部門試圖從國民養老基金中尋求資金建造新鐵路的背景下,資本頻頻外流的消息就顯得極為苦澀。儘管俄仍然保存有數千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但國際能源價格難以讓人樂觀的前景以及俄經濟遲遲無法擺脫“能源詛咒”的現狀都足以讓普京政權雖無近憂但煩心於遠慮。

  對於投資,普京可謂是望眼欲穿。故此在聖彼得堡論壇上以及今年在遠東海參崴舉行的APEC峰會上都可以聽到這位威權政客對投資者的呼喚。但是,俄羅斯糟糕的投資環境顯然是投資者望而卻步甚至逃離這個國家的主要原因。如今,俄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排名中僅排在第112位,同用不到十年時間從150位飈升至第9位的昔日“小兄弟”格魯吉亞拉開了極大的距離。普京再次當選總統後公開要求將俄排名提升至第20位,結果被媒體斥為痴人說夢。

  這當然不是俄媒體過於悲觀,而是俄現實確實難以讓人樂觀。每當述及俄糟糕的投資環境,諸如政府效率低下、政策多變、腐敗、勞動力價格過高、服務意識普遍缺乏等問題早已不是媒體報道重點,一種被稱為“剝奪”的濫權現象頻頻成為人們的關注焦點。簡而言之,如果某位政府官員看上了一處產業,那麼他就會聯合當地的司法部門和黑幫,用法律和暴力、恐嚇等混合手段將其奪過來。其實質是一種惡意收購,因為實施剝奪者目的在於讓法律承認其對目標產業的所有權,但由於其中包含太多腐敗、暴力等非法手段,故而其性質又類似於搶劫。

  2003年,莫斯科一家生意紅火的蔬菜批發市場遭遇“剝奪”。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這家市場突然遭遇執法部門極為嚴厲的檢查,後又遇到黑社會的輪番盤剝。之後,老板收到神秘消息,除非把市場轉給一家公司,否則市場將天天遭遇這樣的騷擾。顯然,某位大佬看上了這個市場,欲據為己有。後來,這位老板托人與時任莫斯科市長的盧日科夫搭上線,才保住了市場。後經媒體調查得知,當時有一家專門代人搞“剝奪”的公司在幕後遙控司法部門的執法和黑社會的滋擾。事成之後,所有參與者都會有好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