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俄羅斯對敘立場變了嗎?

http://www.CRNTT.com   2013-01-23 10:35:29  


 
  本國利益為重 可變與不可變

  其實正如俄官方多次重申的,俄羅斯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基本立場,自始至終並無多大變化。

  這一立場在台面上的內容,便如扎西普金大使所概括的,包含下列要素,即首先,敘利亞應恢復穩定;其次,各方應摒棄暴力和恐怖手段,用政治對話解決問題;第三,這種政治對話應不設先決條件(當然包括“巴沙爾下台”這樣的先決條件);第四,不能由外部勢力將政治解決方案強加給敘利亞,並採用強制手段逼迫敘利亞接受這樣的方案。

  當然,外交辭令的背後,還有一些更現實的“潛台詞”。

  這些“潛台詞”包括,首先,任何有關敘利亞問題的國際解決方案和協商機制,都不能將俄羅斯排斥在外,類似利比亞事件那樣、俄只能眼睜睜看著事態演變而無所著力的一幕,絕不應在敘利亞問題上重演;其次,俄不反對敘利亞出現政治變革,但這種政治變革不能損及俄在敘利亞的基本利益。

  和利比亞不同,對俄羅斯而言,敘利亞實在是割舍不下。

  敘利亞是俄在地中海這片“北極熊”世代覬覦的“溫暖海洋”地帶唯一盟友,其塔爾圖斯港是俄在獨聯體外唯一軍事基地,更是俄三大主力艦隊呼應聯絡的樞紐,是在“五海三洲之地”保持俄羅斯軍事存在不可或缺的立足點。正因如此,俄或可容忍敘利亞“改朝換代”,但絕不會容忍塔爾圖斯港落入不可靠勢力的陰影中。在反對派“靠不住”、歐美阿盟等“動機存疑”的情況下,“不授權干預”便成了俄最後死守的“紅線”。正因為俄守的其實是自家戰略利益,指望其輕易退讓才更加不現實。

  危機爆發以來,儘管俄也多次批評大馬士革當局,譴責暴力,甚至稱“不反對巴沙爾下台”,讓某些性急的傳媒和批評家一次又一次揣測“俄羅斯變心”,但事實一再證明,這些不過是“敘政治前途應由敘人民自決”、“反對任何外來干預”軟硬不同的飾詞,俄反對外國干預、尤其武裝干預的基本立場始終未曾改變。所謂“巴沙爾可以下台”的前提是“敘利亞人民共識”,而這個“共識”須建立在“和平協商”基礎上,而這個“和平協商”迄未出現,且責任經常被俄踢給“拒絕對話”、“預設條件”的武裝反對派;甚至“停供軍火”和“履行軍火合同”,也是屢屢玩弄的文字遊戲—認為需要提供時就強調“履行合同”、“非進攻武器”,反之則強調“堅決不提供進攻性武器”、“不武裝大馬士革當局”。

  近一兩個月俄羅斯看似自相矛盾的種種言行也不外乎此:“政治對話”、“俄支持的不是巴沙爾而是敘利亞人民”、“邀請反對派在任何地點進行會談”……這些或有點新鮮、或半點不新鮮的姿態、動作和言論,剔除各種修飾語和套話便不難看出,仍停留在前述“表台詞”和“潛台詞”範疇內。

  當然,在敘利亞問題上俄羅斯受到的國際壓力不少,上有美英法在安理會的抱團指責,下有“海合會”挾阿盟之勢、以“地主”姿態連敲帶打,在這種情勢下,俄往往會審時度勢,在壓力較大時放軟話、用柔性姿態,覺得“柔軟”過頭再摻些強硬“作料”中和,但不論硬或軟,基本要素卻並無大的變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