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武裝分子何以能直逼伊拉克首都

http://www.CRNTT.com   2014-06-17 10:22:04  


馬利基決定放棄與少數派別合作,執行“單邊主義”
 
  遜尼派作為“少數派”受到打壓,自然開始抱團抵抗馬利基政府

  所以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何當一個國家的首都遭遇兵臨城下時,它的政府卻不能實行緊急狀態——馬利基政府期望議會通過全國進入緊急狀態,但為此召開的議會會議只有馬利基的黨派出席,其它派別全部抵制。而民間的抵制早就開始且非常血腥,在哈希米被判決絞刑當天,伊拉克就遭遇新一輪恐怖襲擊潮,全國十幾個地點發生大大小小近20起爆炸槍擊事件。

  在這樣的對峙之下,ISIL能崛起並在進攻時長驅直入,也是時局驅動的結果。

  周邊國家的明暗干涉,對伊拉克派別紛爭火上澆油

  據報道,伊朗已經派出精銳部隊協助伊拉克政府打擊叛軍,這是因為伊朗是個什葉派國家,關鍵時候自然要“拉兄弟一把”。

  而ISIL的背後也有大國身影。ISIL是敘利亞反對派的一支,而敘利亞什反對派作為與什葉派政府對抗者,受到遜尼派國家沙特的支持。《紐約時報》評論道,今年以來中東衝突的新形勢,“背後很大程度上是兩個石油大國伊朗和沙特阿拉伯之間的鬥爭。兩方聲稱自己分別代表著伊斯蘭教的什葉派和遜尼派,兩國統治者都自私地採取了加劇宗派對立的策略,使得任何妥協都像是異端邪說”。

要麼獨裁者建立秩序,要麼宗派對立紛爭?

  阿拉伯革命和美國撤走使中東出現權力真空,民眾傾向於尋求宗派保護

  不管是薩達姆還是敘利亞的阿薩德,當他們能實行獨裁統治時,宗派紛爭被壓制下去,建立在專制上面的秩序仍然存在。但是當這種統治被推翻,“革命”之後本來就會出現各派纏鬥的亂糟糟局面,而中東國家的派別以宗教派別為主,更加對立更加難以調和。這時候,至少需要一個曼德拉而不是馬利基,甚至僅有曼德拉也沒用,還需要美國這樣一個外部主導者來強力撮合。而可惜的是,伊拉克只有馬利基,而美國也過早的撤走了。

  於是在“革命”之後的亂哄哄中,有的國家民眾尋求類似普京這樣一個新“強人”來控制局面,而伊拉克、敘利亞這樣的國家民眾開始轉向形式更為古老的宗教忠誠來尋求安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