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強化兩岸人民共同抗日的歷史記憶

http://www.CRNTT.com   2014-07-07 10:16:48  


1987年7月6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在北京盧溝橋畔落成,鄧小平題寫館名。這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外景(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中評社北京7月7日訊/今日是盧溝橋事件亦即中國人民抗日戰爭七十七周年紀念日,今年也是南京大屠殺七十七周年。今天上午,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到位於北京盧溝橋畔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隆重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七十七周年。

  紀念的規格之高,非常罕見。

  其實,要說日本侵略中國領土,台灣地區是最先的;而中國人民奮起進行抗日戰爭,台灣同胞也是最早的。實際上,在一八九五年的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後,戰敗的中國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中國的部分領土被割讓給日本,其中包括台灣。消息傳來,台灣人民悲傷欲絕。隨後,全台同胞自發組織起來,與進台日軍展開了殊死的保台鬥爭。但終因雙方力量懸殊,台灣同胞的保台鬥爭在堅持數月後歸於失敗。然而,反對日本殖民統治、期盼台灣回歸祖國的信念卻深深扎根於每一位台胞心中。

  祖國大陸沒有忘記台灣及台灣同胞。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早在一八九五年創辦興中會時,就大聲疾呼要“恢復台灣、鞏固中華”。一九三三年,蔣介石在一次講話中也指出,今後一定要“驅逐日本出境,光復朝鮮,收回台灣”。然而由於為日本等列強壓力所迫等種種原因,長期以來複台計劃並未有實質性的進展。

  “盧溝橋事變”爆發,中華民族被迫展開了持久的、全面的抗日戰爭,這為台灣光復帶來了難得的歷史契機。一九三八年四月一日,蔣介石在國民黨臨時代表大會上正式表明了收複台灣的決心:“台灣是我們中國的領土,在地勢上說都是我們中國安危存亡的生命線,……必須針對著日本積極侵略的陰謀,以解放高麗、台灣的人民為我們的職志”。這標誌著對台方針同戰前相比已發生了重大轉折。同根同宗的兩岸人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戰爭已把兩岸命運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勝則共存,敗則同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