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傳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胡定旭語中評:香港專才北上 須拔心中兩針

http://www.CRNTT.com   2016-04-04 00:13:36  


 
  港人不願北上?應放棄小島文化心態

  近年內地與香港之間出現了不少引起討論的矛盾,尤其部分香港青年對內地的看法似乎十分負面。不過其實在早年,北上發展在年輕的香港專才看來,亦未必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九七回歸前後,胡定旭找了幾位年輕的香港合夥人一起去北京工作。不過他發現,在美國,當需要合夥人從紐約去洛杉磯的時候,他們動作很快,第二天拿起行李就能出發;但是當需要這班年青人從香港去北京的時候,他們好像幾乎要哭了一樣,說:“老闆我做得挺好的,你為什麼要放逐我們去北京啊?”

  胡定旭於是解釋,說不是那樣的,反而是給了一個很好的機會。

  不過那幾位年青人又說,可否每個禮拜五晚回香港、禮拜日再去北京,胡說不行;又問自己出機票錢行不行,胡仍然堅決拒絕。

  “因為我希望他們可以實實在在,去live in the city,get to know the people(生活在城市中,去了解當地人)。”胡定旭說,當時其中的一位年青人,後來在北京買了大房子,住得很舒服,有保姆、有司機,每次見到面都說非常感激當時可以有機會到內地發展,過程中也真的能學到很多東西,他的太太還在清華大學讀了博士。

  胡定旭指出,香港專才北上發展的挑戰其實在於自身,即有好的機會在眼前,不過視乎能否把握得住。他說,今時今日的香港不能不向前,因為內地有愈來愈多的海歸人士,從北大清華畢業,又在香港或外國受過教育,熟悉英文、廣東話和普通話,還對內地更加了解,如果香港的年青人、專業人才不去不斷強化自己、增值自己、主動尋找和把握機遇,到時將失去競爭力。

  “一個青年就算在香港大學畢業,但是永遠沒有離開過香港,見識、眼界僅限於此,而且除了廣東話之外,其它語言包括英文、普通話都不行,那一定是清華畢業、去過哈佛深造、又在華爾街有工作經驗的人更勝一籌。”胡定旭說,關鍵不在於來自何地,而在於能力有多高,以及是否願意不斷充實自己。

  他呼籲港人要拔掉兩條針:一是不肯放開懷抱、陷於小島文化;二是“我什麼都最優秀”的心態。

  “香港從一個小島發展而來,但是應該意識到我們亦是整個國家、整個世界的一部分,而非孤立存在。全世界現在都熱衷到中國尋找發展機遇,我們香港卻總是覺得內地環境衛生差、香港什麼都好,而不肯北上。這需要一個觀念上的轉變,眼界要放寬,要學會著眼於更大的事情上。”

  胡定旭認為,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之後,香港過往許多優於內地的方面或許已非必然,在這種情況下,“香港什麼都最優秀”的心態亦需要有所轉變,香港人應該謙卑一些、學多一點,亦要認識到香港過往較內地的優越,一定程度上只不過是源於香港的發展和開放起步較早。

  但是他強調,這並不意味著香港要事事都學內地,而是應該多些了解內地的文化和情況,並且利用香港從國際上得來的經驗和知識,推動內地的發展,從中也尋求香港自身的機遇。

  曾經在香港擔任醫院管理局主席的胡定旭,去年成為首位獲委任為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專家委員的香港人。他表示,自己理解內地在教育、醫療、環保及城市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之處,尤其近年亟待改善的空氣質素,的確會令港人望而卻步。

  而胡定旭相信,如果將來內地在這些方面逐步改進,兩地能夠有多些溝通、了解,更多的港人會樂意北上發展,同時與內地的朋友融洽相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