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張亞中:兩岸涉外事務必須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3-03-14 00:11:38  


 
   台北與會者的觀點

  針對北京的發言,台北方面的與會者表達出個人的看法。曾任“外交部長”的程建人大使首先在開幕致詞即表示,兩岸關係發展至今,兩岸不能迴避政治性的議題,國際空間是台灣民眾普遍關心的事,兩岸應以最大的智慧與誠心來處理。在思考兩岸國際參與問題時,兩岸不要再墨守舊規,而應以創新的概念或模式(model)來思考,如此才能夠讓兩岸關係從目前的和平相處走向發展、互惠,與統合的路徑。

  (一)“共同”應是核心詞

  作為主辦單位之一的兩岸統合學會的負責人,我在開幕時也提出對兩岸國際共同參與的若干構想。(開幕致詞全文,請參考中評社1月12日的網路報道〈張亞中:兩岸應該共同參與國際組織〉)

  我首先表示,兩岸在思考和平發展期的兩岸關係時,應該將“共同”這兩個字放在兩岸政策的核心,兩岸統合學會即是以“共同”為所有主張的核心精神。在面對問題時,主張即使有再深的歧見,兩岸也應該坐下來,一起共同討論,甫於去年十二月在台北召開的《台北會談》,即是這個理念下執行的結果。推動兩岸退休大使共同一堂,共議異同,也是“共同”這個理念下的再一次實踐。在兩岸定位與走向上,主張兩岸應從“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一中各表)走向“一個中國、共同表述”(一中同表)。在有關整個中國的整體權益上,我們主張要共同捍衛,這也是我們堅決認為兩岸應該在南海與東海的釣魚台列嶼問題上,兩岸應該共同維持中華民族主權與領土及其權益。同樣的,我們也主張在國際組織方面,兩岸也應該“共同參與”。

  兩岸統合學會以“一中三憲”回應北京的“一中框架”,認為“一中三憲”即是兩岸和平發展期“一中框架”的兩岸定位與結構關係。在和平發展期,兩岸應該致力於創造能夠增進雙方共同認同與互信的作為。基於沒有參與就沒有認同,沒有認同就沒有互信的基本原則,兩岸應該創造各種共同參與的機會,不僅在經濟、文化上如此,在對外關係上也應如此。

  “兩岸統合”不是一個誰消滅誰的過程,也不是各走各的路的互動方式,而是一個共同建構、“共同締造”未來的路徑。在這個路徑中兩岸均需要共同努力,透過“共同治理”,兩岸截長補短,共同吸收與學習彼此的優點,改正自己的缺失,其目的在為兩岸人民創造更大的福祉。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