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逐漸成形的 “美中德穩定之錨”

http://www.CRNTT.com   2014-02-22 10:05:00  


美國、中國和德國成為全球經濟穩定之錨趨勢正日漸顯著
  中評社北京2月22日訊/爆發已近6年的金融危機其實從未真正離開,世界經濟也在曙光與黯淡的交匯中,將不確定性烙印在每一年的全球經濟報告中。看今日全球力量變遷趨勢,雖然日本及部分新興經濟體的表現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世界經濟的走向,然而占據全球經濟五分之二份額的美國、中國和德國,成為全球經濟穩定之錨趨勢正日漸顯著。

  上海證券報發表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金融貿易學院院長章玉貴文章表示,與上世紀九十年代相比,美國對世界經濟的統治力,確實在大衰退。但美國以占全球5%的人口創造出占全球經濟總量23%的經濟產出,僅就這一點而言足以傲視全球。美國當然也很清楚:在享受了太多機制化霸權紅利之後,其在全球經濟與金融體系中的邊際影響力正處於極為敏感的時間當口。作為機制化霸權的重要符號的美元,在統治國際貨幣體系長達70年之後,基於內生性衰退因素和全球經濟競爭的外部擠壓,正不可避免地步入衰退軌道。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開始擔心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會否有一天被其他貨幣取代。連布熱津斯基都在擔心美國的霸權時代會否即將終結。因為從貨幣主義角度來看,國際儲備貨幣長期而言是中性的,無休止的流動性釋放除了引發滯脹以外,還會使美國之外的美元持有者對美國的信譽和美國經濟失去信心。力量使用過度的美國既無實力也無意願對美元的發行承擔相應的責任。美國也許還能憑借暫時的競爭優勢維持一段時期的美元本位,但基於國際貨幣均衡的角度,全球貨幣金融領域的公共產品由單極霸權向均勢結構變革乃大勢所趨。華盛頓儘管可以想方設法推遲這一天的到來,但終究無法改變這個趨勢。

  如今,美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深深體會到,倘若沒有絕對經濟實力支撐,即便有著全球最為完善的機制化霸權體系,也無法保證美國對世界經濟的持續支配力。因此,美國近幾年的經濟政策調整,核心目標始終是為了恢復因受金融危機衝擊而嚴重受損的實體經濟,而經濟增長和有效就業被視為政府施政的最重要指標。美國也確實通過刺激計劃創造了至少600萬個就業崗位,失業率在過去12個月里從7.8%降至7.0%,得益於消費者支出增加、企業投資回升以及淨出口增加,美國經濟去年取得超過2%的增長,財政赤字在過去5個財年中首次低於1萬億美元。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