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李顯龍:亞洲未來20年的情境

http://www.CRNTT.com   2014-05-23 09:34:39  


 
中國

  除了美國,中國也將在區域扮演關鍵角色。事實上,亞洲接下來20年的最大改變,將是中國實力與影響力的增長。區域國家還在適應這情況。

  世界銀行預測,以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將在今年底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未來20年,它將增長3-4倍,生活水平將達到中國人所說的“小康社會”。中國二線城市如重慶與廣州將加入北京與上海的行列,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都會。更多的中國公司如中國工商銀行、海爾集團及阿里巴巴集團將成為全球領先的企業。

  與中國的經濟與實力相稱,中國人民解放軍將成為更先進和有力的武裝部隊。解放軍正發展與採購先進軍事硬件與技能如隱形戰機、航空母艦及網絡戰爭。在精密度與攻擊範圍上,解放軍還遠不能與美國軍力同日而語,但也是不可小覷的力量。中國的武裝現代化不應該讓人感到意外。國防一直是中國四個現代化之一,其他是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及科學技術現代化。

  但中國面對嚴峻的人口結構挑戰。因為其一胎化政策,中國將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最快的國家之一。中國的勞動力人口已達到頂峰並開始萎縮。20年後,中國將有接近3億老年人(滿65歲),幾乎是目前的美國總人口。中國可能在變富之前變老。

  中國的未來有兩個重大的不確定因素。從國內來說,中國是否能夠改革其社會來滿足新一代的新社會需求和期望;改革其政治以便帶來一個能夠採取符合其自身利益舉措的穩定、前瞻性政府?中國的經濟變革造成了深遠的社會改變。新一代在城市長大、受過教育、熟悉互聯網及敢怒敢言。數以億計是不時出國的中等收入專業人士。中國必須建設社會制度和安全網來照顧他們。中國也必須改變並讓其政治體系能夠在這個新社會運作,同時克服嚴重的現有問題如貪污腐敗。

  對任何國家來說,這些都是巨大挑戰,對中國這個大國來說更是如此。和經濟策略不同,中國在嘗試發展可行社會與政治模式時,沒有可以遵循的路線圖。中國將經歷的變革,在任何國家都沒有先例可循。中國人只能“摸著石頭過河”。

  從外部來看,中國影響力與實力大增將如何影響它同其他大小國家的關係?美國和中國的關係將如何發展?中國與遠小於它的鄰國能否積極地處理相互的關係,讓它們在維持獨立和戰略空間的同時,發展友誼與合作?中國是否會像許多亞洲國家在二戰後接受美國一樣,受到歡迎與尊重,承擔它應該肩負的國際責任,成為一個巨大但良性的強國,還是會讓這些國家以不安與擔憂的態度看待?

  三十年來,中國因遵循鄧小平1980年代的三項教誨:即“穩定壓倒一切”、“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及“韜光養晦”而繁榮起來。中國也因此得以維持內部穩定、改革經濟及順利地融入國際社會。中國將如何重新詮釋或修改鄧小平的教誨來適應21世紀?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政府面臨嚴峻挑戰,但我們沒有理由相信中國會失敗。和蘇聯的情況不同,中國領導人能幹、務實,也很清楚工作的艱難。不管是因為要改革國企而讓數以百萬計的工人丟掉飯碗,或者在最高層級打擊貪污,他們認真地想要解決問題。他們知道中國的內部挑戰依然是他們的優先考慮。中國人和各層次中國官員都充滿了要學習和做得更好的幹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