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李顯龍:亞洲未來20年的情境

http://www.CRNTT.com   2014-05-23 09:34:39  


 
關鍵因素

  兩個情境都可能,至於哪一個應驗取決於兩個關鍵因素。第一個是中美關係。不論是對中美或其他國家而言,中美關係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正如奧巴馬總統和習近平主席不久前所說的,兩國儘管有摩擦和紛爭,卻有許多共同利益。中國依賴美國的市場和科技,美國公司則視中國為重要的出口市場和生產基地。雙方意識到必須在全球課題上合作,不管是處理朝鮮半島局勢,還是應對氣候變化。

  無論如何,中國崛起對中美關係將是巨大的挑戰。歷史證明崛起的新勢力常會與現有權力發生衝突。無論哪一方,都會有人懷疑和不信任另一方的動機。要消除相互猜忌,並達致一個可行且和平的包容和共存方式,雙方需要極大的克制和智慧。

  另一個影響區域發展的關鍵因素是民族主義如何發展。它能否成為一種民族自豪感和自信的根源,促進國家之間和平與有益的競爭,如同索尼(Sony)、三星(Samsung)和聯想(Lenovo)一樣?抑或會成為一種惡性的民族主義,加劇防禦心理和不安全感,並產生敵意和緊張,從而讓歷史的包袱代代相傳?

潛在的導火線

  兩個情境都假設下來20年沒有出現戰爭,不然的話全盤皆輸。沒有國家要戰爭,每個國家都會設法避開它。不過,這不意味著亞洲就不可能有戰爭。糾紛和摩擦會出現,事件可升溫,誤判也可導致意外的衝突。

  其中一個導火線是針對尖閣諸島或釣魚島及南中國海主權糾紛與海上事件。過去兩年里,海上事件、水炮的相互發射和船只相撞,這些糾紛有增無減。

  這些都是讓人深切擔憂的發展。緊張的關係已經使衝突方的關係鬧僵,並影響了整個區域的安寧和信心。如果在某個海上事件中,有船只沉沒或有人喪命,局勢很容易就失控。美國與中國在2011年的EP-3偵察機事件,千鈞一發。

  另外一個火點是朝鮮半島。沒有人能說接下來20年會發生什麼事,很可能維持現狀,頻頻出現鋌而走險的現象和不時出現緊張紛爭,但希望不引發戰爭。然而,更糟糕的結果也是可能發生。政權可能突然垮台,就如東德在1989年的遭遇。又或者,鋌而走險和誤判可演變成武裝衝突。不過,就算沒有戰爭,無法令朝鮮半島去核化都會持續構成風險。朝鮮會繼續發展其核能力,假以時日將導致區域里的其他國家,包括日本,認真檢討它們的核武立場。如果另外一個國家也決定開發核武,這將使整個區域不穩定,導致無法預測和危險的結果。

結語

  我形象地描繪了這些不確定的因素和情境,以幫助大家設想事情可如何演變。我並不是在預測會發生什麼事,只是形容可能發生什麼事。

  過去20年里,儘管在1997年發生亞洲金融危機、在2003年爆發沙斯、在2008年出現全球金融風暴,每一次的考驗都強化我們的能力。對亞洲而言,下來20年將是個歷史性的機遇。

  我們面對的風險還是不小,前路也不會一帆風順。不過,整體而言,我相信我們會實現大部分的好結果,避開大部分不好的情境。這是因為,我有信心美國不會放棄數十年來,作為一個亞太強國的地位,我也對中國抱有希望,相信隨著實力的增強,中國能找到繼續順利融入國際體系的途徑。

  任何國家不論它們的政治和政策的推動力有何不同,最終亞洲的和平與繁榮是我們的共同利益。大小利益相關者都有落實這個願景的責任。讓我們攜手抓緊機會,為我們和我們的孩子打造更光明的將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