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評智庫:民進黨分離主義的三大目標

http://www.CRNTT.com   2022-09-01 00:13:43  


 
  三、“文化台獨”

  在“政治台獨”“經濟台獨”等已經無路可走的情勢下,民進黨試圖通過“文化台獨”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所謂“文化台獨”是一種以確立“台灣主體性”為價值取向,以“去中國化”為顯著特徵,為“政治台獨”製造輿論和理論基礎的社會文化思潮。它也是人們對以民進黨為首的分離主義勢力在文化領域推動“台灣獨立”的言行的總稱。〔30〕長期以來,“文化台獨”都是民進黨主要的指導方針和政治路線之一,同時也是民進黨分離主義的重要目標之一。

  1、“文化台獨”的意涵

  “文化台獨”是一種從歷史、文化、教育、意識形態、社會生活等領域削弱甚至切斷台灣與祖國大陸的聯繫,建構、培植以“台灣獨立”為“主體”的歷史、文化、民族和國家認同的思潮和行為。“其目的就是反對區域性的台灣文化是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企圖從文化體系上把台灣文化從中華文化中剥離出去,進而為台灣脱離中國奠定一定基礎。所以‘文化台獨’本質上就是要把台灣從中國分離出去,最終達到‘台灣獨立’的目的。”〔31〕民進黨試圖通過文化教育和大眾傳媒等機制,以意識形態的灌輸和輿論宣傳的導向在文化、歷史等方面推動“去中國化”,塑造所謂的“台灣主體性”,營造“台灣‘獨立建國’”的合理性、正當性,在文化領域推行為分離主義路線服務的政策。易言之,“文化台獨”本質上企圖從歷史、文化領域借助“本土化”的名義而極力推行“去中國化”,割裂台灣與中國的歷史、文化聯繫,反對和清除對中國的歷史、文化認同。因此,在“一個中國”概念中不僅要去除政治、法律的涵義,而且必須進一步去除文化、歷史的涵義,為政治上、法律上的分離主義路線奠定基礎。

  “文化台獨”的核心是歪曲、篡改台灣歷史,“蓄意把台灣史與中國史分割甚至對立起來”。早在1994年底,在民進黨“立委”主導下,“立法院”通過了一個名為“台灣史應成為‘本國’正統歷史”的臨時提案,要求“教育部”予以貫徹。民進黨“立委”在討論該提案時,極力鼓吹歷史教材“應分為台灣史、中國史”,並“以台灣史為主體”,改變過去教科書中把台灣論述成“中國化、正統化、工具化、典範化”的狀况,建立“以台灣為主體的歷史觀”云云。〔32〕2000年陳水扁上台後,民進黨當局所屬的“國立編譯館”立即推出了一套初中一年級新教科書《認識台灣》,宣揚“脱中國化意識”,鼓吹“台灣主體意識”;此後,相繼出台諸如用通用拼音取代漢語拼音、公務員考試用閩南語出題、將中學歷史中明朝以後的歷史放進世界史教學等一系列措施,以“擺脱大中國意識的籠罩,努力建立台灣的主體意識”。“這些措施都是通過有計劃、有目的地在教育領域推動‘意識形態台灣化’,培育以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為核心的‘歷史觀、文化觀、民族觀與‘國家’觀’。”〔33〕2016年蔡英文上台後,民進黨當局試圖通過切割兩岸共同歷史文化的“去中國化”教科書,培養青少年的“分離史觀”和“台獨”思想,使台灣青年不認同中國與中華文化,並大力宣揚“台灣意識”“台灣主體意識”,以達到否定“一個中國”、讓廣大青少年成為其“漸進式台獨”後備軍之目的。〔34〕概言之,“文化台獨”意在否定中國歷史是台灣歷史之源,否定中國文化是台灣文化之主體,否定台灣人是中國人,其實質是在歷史、文化、民族和國家認同上否定一個中國原則,為“台灣‘獨立建國’”鋪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