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中評智庫:香港由治及興關鍵破與立

http://www.CRNTT.com   2022-09-03 00:03:39  


 
  有些利益團體為了自己的“小圈子”利益根本無視公眾利益。例如香港醫務界在引進境外醫生的資格問題上,有關人士刻意強調英文教學對醫生資格的“關鍵”作用,卻忘記回答兩個更為“關鍵”的問題:第一,醫生治病救人靠的是醫術,還是靠英文?或者說能說英文口語就意味著醫術高深?第二,從需求看,港人患者是以說中文的為主還是以英文為主?絕大多數患者是否需要英文講解病情?香港的國際化是需要的,但是不能將英文作為專業資格認定的“第一要件”,如果這些人真的是從患者的角度考慮,就不會說出這種無視患者需求的無理辯解。還有,同樣同質的煤氣爐,在內地的售價不到一千元,但是香港相關公司通過排他性的“專業”壟斷如貼標,就可以瞬間將價格提升到約三千元,直接加重大量香港民眾的生活負擔。而在香港,各種通過“合法”的規定排斥競爭、維繫壟斷的行業很多。但是保持一定的專業水平原本就是行業服務的基本資格,把基本資格變成了排他性的行業壟斷,就蠶食了民眾的利益。

  很明顯,“利益固化藩籬”導致人才引進的阻礙和生活成本的居高不下,對香港社會已經造成了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部分既得利益者的“高度自保”而長期拖延實現“全民退保”,就無法達致“老有所養”的社會公平,也無法實現習主席說的港人盼望“孩子的教育更好一些、年紀大了得到的照顧更好一些”的發展目標。而香港社會如果不能“破”除這種“利益藩籬”,就不能形成向上流動的競爭格局,不僅會失去發展活力,更會造成社會的積怨與焦慮,也就談不上“一國兩制”下的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因此,“破除利益固化藩籬”是必須的,如何“立”,則是未來特區政府的努力方向。

  四、從原則宣示到關鍵領域指導的重大轉變

  習主席在《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五周年大會暨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了三個“破”的方向,要求“新一屆特別行政區政府要務實有為、不負人民,把全社會特別是普通市民的期盼作為施政的最大追求,拿出更果敢的魄力、更有效的舉措破難而進,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市民”,但是如何實現“立”,則留給特區政府設計與落實。這種“破”與“立”的關係是非常精妙的,既彰顯了中央政府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也尊重了香港特區的“高度自治”。這種宏觀指導與具體落實的關係將成為未來一段時期的常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