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治觀察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 
中評智庫:國民黨兩岸政策亂象叢生有解嗎

http://www.CRNTT.com   2022-09-08 00:13:07  


 
  2、黨中央政治權威急劇下降,對地方諸侯控制能力不足

  國民黨一直以來的政黨文化特徵之一就是習慣於政治強人主導,通過黨中央的政治權威控制地方勢力,當然這與國民黨在黨國體制之下的政治結構有巨大關係,但隨著步入民主化社會,國民黨中央壟斷政治資源的局面被逐漸打破,政治強人不再,加之馬英九之後,國民黨失去執政權,在幾次選舉中接連敗選。在民進黨不斷追殺之下,龐大黨產資源也被凍結,面臨嚴峻的財務危機,行政資源銳減而又失去金脈的黨中央根本無法有效控制國民黨地方勢力。黨中央政治權威急劇下降,兩岸政策很難被地方無條件接受,在選舉社會面前,地方諸侯都為了選舉利益,對民意有爭議的政治主張避而遠之,“九二共識”本是國民黨處理兩岸關係最重要的政治基礎,但諸如新北市長侯友宜、台中市長盧秀燕等地方諸侯總是避而不談,刻意躲避,與黨中央保持距離,其他人有樣學樣。黨內深藍勢力與本土勢力勢如水火,針對兩岸路線雙方勢力相互齟齬,黨中央政治論述荒腔走板,避實就虛,政黨內部對政治路線都無法達成基本共識,如何讓支持者信服跟隨?最終導致總有不同雜音出現,黨中央一錘定音的時代已然一去不復返,極度弱勢的黨中央,根本難以整合全黨戰力。

  3、傳統意識形態論述與現實社會的矛盾導致政黨動員能力的失敗

  國民黨作為近代史上的一個典型的民族主義政黨,長期以來是將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視為圭臬,其中國民族主義(或中華民族主義)當是其最重要的核心意識形態。國民黨到台灣後,兩蔣時期尚能堅守民族主義立場,不斷維護國家主權與追求國家統一。但是國民黨去台以後也同時進行“反共”教育,即使到現在,由於兩岸敵對狀態沒有解決,“反共”的思維仍盤據在不少藍營人士的認知中。張亞中指出,“反共不反中”的思想,也反過來對國民黨很多人產生了影響,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的國民黨,有不少人不願意談“統一”或“中國”。〔18〕隨著台灣內外形勢的風雲突變,國民黨的中國民族主義立場不斷衰落,在台灣民族主義的多重衝擊之下,加之李登輝對國民黨的自殺式改造,導致國民黨一方面無法適應台灣社會急遽變化的台灣主體意識猛烈發展的民意變化,另一方面在黨內也出現新舊意識形態相互爭鋒的混亂狀態,最終引發國民黨政黨動員能力的不斷失敗,既無法有效動員藍營支持者,也吸引不了年輕選民,當然國民黨在年輕選民中支持率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這與國民黨政黨發展的結構性矛盾以及政治競爭對手的惡意操作密切相關。最終呈現為,國民黨內主政者不斷宣揚所謂“維持現狀”,對於兩岸統一忌諱莫深,直接引發了島內支持兩岸統一的深藍民眾的不滿,也逐漸使得大陸對其是否仍然堅持追求兩岸統一的政治立場充滿疑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