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郭正亮:制衡消退的馬英九時代

http://www.CRNTT.com   2009-08-03 11:48:03  


馬英九兼任黨主席後如何發聲更加引人關注
  中評社台北8月3日訊/“馬英九當選國民黨主席,不但開啟了名符其實的馬英九時代,同時也導致台灣民主化以來空前的權力集中。吳伯雄裸退和連宋淡出,意味著領導權的獨尊;曾永權輔選和王金平低頭,意味著‘立法院’的輸誠;主導縣市長和‘立委’提名,加上未來的直轄市區長停選,意味著中央對地方的直接控制。”民進黨籍前“立法委員”郭正亮今天在《中國時報》就此發表評論文章“制衡消退的馬英九時代”,文章内容如下:

  馬英九時代的首要特徵,是制衡力量的全面消退,不管是黨內黨外。相較於蔣氏父子,馬不再受制於少數統治;相較於李登輝,馬不再受制於黨內非主流;相較於陳水扁,馬無須受制於“國會”和媒體;相較於胡錦濤,馬無須受制於集體領導;相較於李明博和歐巴馬,馬無須受制於在野黨。 

  在憲政運作上,“總統”兼任黨主席要付出政治代價。首先是雙首長制的屏障消失,“閣揆”變成“總統”執行長,不再與“總統”分工事權,馬必須承擔所有決策責任。其次是全民“總統”的地位消失,馬不再具有曖昧或獨立空間,所有決策都直接代表國民黨,不能自外於國共論壇、“立院”黨團或黨提名人言行。 

  馬寧可放棄“閣揆”屏障和全民光環,寧可直接面對政黨競爭,既顯示他對執政現狀並不滿意,也顯示他對親臨火線充滿使命。掌握黨機器,不只為了掌握“立院”黨團和黨內提名,同時也為了標舉路線和落實政策。馬的人事改組恐怕不只針對黨政體系,還將擴及“立院”黨團乃至“立院”龍頭人選。未來縣市長或“立委”選舉,馬也可能強勢介入,逼退爭議人選或空降擁馬明星。 

  人事改組既定,馬的黨改造工程也將陸續展開。最可能的策略,是結合媒體和社會力,加速國民黨組織轉型,包括全面出清黨產、縮編職業黨工、結合議題造勢、結合企業社團、扶植擁馬團體、擴大青年參與等等。 

  盡管馬老是自我類比成蔣經國,但他所改造重生的國民黨,將和蔣的黨國體制大相逕庭,反而更像日本小泉領導改造的自民黨:亦即透過民粹領袖的議題設定,經由媒體造勢號召基層擴大活動,藉此不斷擴大選民支持。馬英九時代的國民黨,將比蔣經國時代更加理直氣壯、更懂媒體造勢、更不怕政黨競爭。 

  可預期的是,馬正式出任黨主席的首發議題,將是全方位的ECFA保衛戰。由於兩岸簽署時程很可能在明年第一季,加上年底縣市長選舉在即,九月後朝野攻防必將激烈。制衡力量的全面消退,加上新國民黨的初試啼聲,將使民進黨面對空前的競爭壓力。 

  馬英九兼任黨主席,國民黨的改造重生,對台灣民主將是一大衝擊。如果民進黨遲遲無法團結對外,無力強化議題造勢,無能提升政策競爭,面對擁有空前權力的新民粹領袖馬英九,恐將危機重重,甚至還可能使台灣民主倒退,讓一黨獨大成為長期局面。 

  正視馬英九時代的來臨,如何重新集結制衡力量,使台灣民主找到新的活力生機,將是民進黨責無旁貸的歷史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