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中國改革發展改革又到攻堅時

http://www.CRNTT.com   2009-11-07 08:35:32  


改革仍然是後危機時代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中評社北京11月7日訊/若干年後,回望2009年,人們也許會發現,這是中國改革發展十分關鍵的一年。

  經濟參考報發表社論稱,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乃至經濟危機,對中國經濟產生了嚴重衝擊。一年來,中國政府大手筆推出包括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貨幣政策、4萬億投資刺激計劃、十大產業振興規劃等在內的一攬子反危機措施,使中國經濟率先扭轉困局,走上復甦之路。

  文章指出,金融海嘯在相當大程度上動搖了十多年來支撐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外部基礎,也將中國長期未能解決的經濟痼疾凸顯出來。危機的衝擊和反危機的經驗告訴我們,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正面臨前所未有的體制性障礙。只有堅定不移地推進市場化改革,切實解決經濟體系中的深層次矛盾,中國經濟才能真正實現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 

  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的主要衝擊是外需。出口急劇下降拖累了經濟增長速度,進而影響了上千萬農民工和數百萬大學生的就業。危機向中國經濟賴以高速增長的“投資+出口”型模式敲響了警鐘。而一年來政府為保增長所採取的應急措施,在穩操“保八”勝券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政府主導的投資驅動型增長方式。最明顯的後果是產能過剩的加劇和“國進民退”的重演。 

  如果說,每一次經濟危機都會帶來一次“破壞性的進步”,那麼,後危機時代的中國改革已到痛下決心對現行經濟結構和增長方式動真格的時候。 

  文章強調,如果說,中國前30年改革主要解決的是相對淺層次的矛盾和問題,改革與發展的成果大多為全社會所共享;那麼,時至今日,中國改革已經到了向現行經濟、社會、行政管理模式提出挑戰的時候,到了解決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約束衝突、投資與消費失衡、城鄉二元結構矛盾、收入差距日益擴大,公共服務不到位等深層次問題的時候,而圍繞打破壟斷、開放民間投資、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等更是面臨種種制度重建的重任。換言之,中國改革之劍已到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指向阻撓改革深化的既得利益集團的時候。 

  凡此種種表明,中國改革的任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中國改革的難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大。唯其如此,改革既要有大智慧又要有大勇氣,政府在推進自身改與革建設的同時,應堅決破除各種利益集團的阻礙,全力推進市場化改革,充分調動市場與社會的積極性,形成共同改革的合力。 

  文章最後說,中國30年改革與發展的歷史證明,只有深化改革才能解決改革中的問題,化解發展中的矛盾。在中國經濟轉型迫在眉睫的今天,改革仍然是後危機時代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改革又到攻堅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