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郭震遠:日本對台灣影響不斷減弱

http://www.CRNTT.com   2009-11-22 00:12:34  


 
  上一世紀的七八十年代,主要由於中日建交,以及其後中日關係的重要改善,儘管日本始終沒有停止插手、干涉台灣問題,但日本的插手、干涉,總體上比較收斂、有限。所以,日本插手、干涉台灣問題,並沒有成為引人注目的熱點問題,日本插手、干涉的能力相應地並不突出。

  重要的變化發生在上一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後,並且一直延續到2008年5月。冷戰結束以來,與日本插手、干涉台灣問題相關的一些因素,相繼發生了重要變化。在這些變化的共同影響下,日本插手、干涉台灣問題,開始成為一個熱點問題。中日關係中的台灣問題,以及台灣問題中的日本因素,都受到普遍關注,達到了1949年以來未曾有過的程度。主要是:日本把中國視為爭取亞洲主導地位的主要競爭對手,利用台灣問題牽制、遏制中國,成為日本重要的戰略手段之一,導致插手、干涉台灣問題的企圖空前強烈,投入的資源增加;冷戰後的美國對華政策一直處於調整之中,雙重性十分明顯,日本企圖利用美國對華政策的擺動,加大插手、干涉台灣問題的力度,以謀求自己對中國的戰略優勢,將台灣及台灣海峽納入美日安保合作條約適用範圍,即為重要表現之一;由於反“台獨”、反分裂鬥爭激化,兩岸關係長期緊張,日本插手、干涉台灣問題的空間擴大,日台關係再度密切,日本在台灣島內的影響明顯增強。這些變化導致的日本插手、干涉台灣問題能力的強化,已經明顯超過了上一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能力。但冷靜、深入地分析可以發現,實際上日本插手、干涉台灣問題能力的強化,主要由於日本相關判斷、選擇的變化,導致資源分配的調整,而不是由於日本在與中國綜合國力的對比中,佔有了明顯優勢,因而可以像美國一樣地推行自己的對台政策。所以,上一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以來的,日本插手、干涉台灣問題能力強化,明顯地受到限制,例如,日本始終沒有,也不能公然放棄一個中國政策。更重要的是,這種強化沒有堅實基礎,隨著相關因素的變化,完全可能發生由強到弱的變化。事實上,變化的跡象在2006年小泉政權結束時已經很明顯,而2008年5月台灣島內政權再次更替後,特別是2009年9月民主黨成為日本執政黨後,這一變化已經肯定無疑地發生。相應地,日本插手、干涉台灣問題的能力,已經明顯地由強變弱。

  可以認為,日本插手、干涉台灣問題的能力的由強變弱,是中日綜合國力對比中國的優勢更加明顯,這一長遠性、根本性因素發揮決定性影響的必然結果。雖然上一世紀後期以來,中日綜合國力對比,中國已經佔有優勢,但由於日本的經濟、科技一直領先於中國,中國的綜合國力對日本的優勢並不突出。這正是日本得以一度加大,插手、干涉台灣問題力度的深層次原因。進入21世紀後,中國的經濟、科技一直保持著1978年以來的持續、較快發展勢頭,中國的GDP總量已接近日本,並且出現了超過日本的現實可能。所以,在綜合國力對比中,中國已具有了對日本的明顯優勢,並且還在繼續擴大。尚未結束的世界金融危機,使中日綜合國力對比的消長變化及其影響更為突出。所以,增強中日互信、發展中日友好合作,必將成為日本對外戰略和政策的突出重點之一。減少和避免台灣問題對中日關係的不利影響,將是民主黨對華政策、對台政策的必然選擇。實際上,這一政策選擇在小泉之後的三屆自民黨政府時期,已有所表現。顯然,減少插手、干涉台灣問題的力度,不只是日本某個執政黨的政策選擇,而是日本各政黨出於國家利益的共同選擇。可以預料,在未來相當長時期中,雖然日本不可能完全停止插手、干涉台灣問題,但其力度肯定明顯減小。相應地,日本插手、干涉台灣問題的能力,也將呈現弱化趨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