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張亞中:建立兩岸共同體史觀的現存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0-12-05 00:28:33  


 
  偏安史觀:國民黨稱其為轉型史觀

  再一件“獨台史觀”的社會教育情形。明(2011)年是“辛亥百年”,台灣會有一連串的慶祝活動。“行政院政務委員”曾志朗以“慶祝活動籌委會”秘書處副秘書長身分報告指出,慶祝百年,將“由全民詮釋歷史”,建立“中華民國在地化”的“轉型史觀”;“以在地多元的觀點,凸顯台灣精神與其特色,進而建立中華民國發展史上的主體論述,目標就是希望以‘中華民國在地化’的‘轉型史觀’,表現中華民國在台灣的中心理念”。這個名為“轉型史觀”的官方名稱,其本質其實就是一種“獨台史觀”。如果放在整個中國的歷史經驗來看,這就是“偏安史觀”。

  我們再從台灣政治人物的言論來看。以最近“陸委會主委”賴幸媛多次在美歐發表公開言論稱“台灣前途應由2300萬人決定”、“中華民國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以及馬政府以“不統、不獨”為基本政策,這些政治言論都可以歸納為一個“獨台史觀”的社會化過程。“台灣前途說”基本上是民進黨早期“住民自決說”的延續,“主權獨立說”是“治權分立說”的刻意誤導,更是迴避了兩岸目前是“主權重疊”的憲政事實。

  再從今年8月馬政府公開發行一批新的“十元硬幣”為例,蔣渭水已經取代了蔣中正。在“總統府”的通訊網站中,已經有將蔣渭水為“台灣孫中山”的稱呼。民間已有認為這是“台灣的國父”的新造神運動。

  以上種種均是國民黨逐漸往“偏安史觀”滑動的跡象。2011年是辛亥百年,國民黨會舉行一連串的大型活動,依照目前所公佈的內容來看,都是為了強化“中華民國”在地化,即“中華民國是台灣”的論述。

  從最近聯合報所公佈的兩岸民意大調查來看,馬政府上任兩年多來,民眾對於台灣前途的看法逐漸朝“永遠維持現狀”發展,比率首次突破五成;另外,有一成六民眾主張儘快“獨立”,一成五主張維持現況以後再“獨立”,5%主張急統,9%主張緩統,過半數的51%希望永遠維持現狀,僅4%無意見。以上數據與聯合報在2000年7月,即陳水扁首次執政時所做的調查結果相比,民眾的統獨態度明顯轉變。主張急統或緩統者,十年來合計減少15%,取而代之是主張永遠維持現狀者增加19%,主張急獨或緩獨的比率也多了5%。從政治社會化的觀點來看,這些數據當然不會是自然形成,而是長期政治人物的言論與政策所致。

  從以上的數據可以看出,民進黨推動的“分離史觀”已有成效,而國民黨並不會思考,是否應該將此一趨勢逆轉,反而更會基於這樣的民調結果,再強化其“維持現狀”的論述,並將史觀完全導向“中華民國是台灣”的“獨台史觀”的方向。從以上國語教科書、歷史教科書、政治人物的談話,以及辛亥百年的慶祝活動內容來看,可以清楚看出這樣的走向。

  “獨台史觀”與“台獨史觀”在本質上並沒有多大差別,都是以與中國大陸“分離”為基本核心。我們可以預期,如果明年辛亥百年,台灣內部如果沒有一個強而有力的正確史觀論述,其結果將使得“獨台史觀”與“台獨史觀”的成為完全主導台灣人民的史觀,這對於兩岸關係未來的發展,必然是一個不幸的災難。這也是我們兩岸統合學會希望能夠在辛亥百年招喚兩岸“共同體史觀”以正視聽的原因之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