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時代思潮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智庫:台灣當前政治困境與身份迷思

http://www.CRNTT.com   2017-12-19 00:07:04  


 
  當然,在這其中又不得不提到自李登輝時代起台灣對於“本土意識”的刻意培植與推進,他在自傳中曾言道“我為了說服國民黨大佬,才制訂國家統一綱領。其實目的在於制定三個明確條件,以牽制、遏阻‘統一’的動向。然而,表面上又不能明講。如此,我在任內一一去除、拆解阻礙台灣民主化、本土化的繁複機制。而且,這工作必須在‘神不知鬼不覺’的狀態下進行,是營運政權的過程中最困難的一件事”。⑨

  由此可見,地域意識長期充任社會主流思潮終究是一把雙刃劍,短暫的4年光復後,台灣再次與大陸分隔,長期游離於母體之外而難以互通有無,又使“台灣意識”在兩蔣時期始終難以完全融匯入“中華意識”,此亦是“台灣意識”盤存延續最終向“台獨意識”演進的根本原因。

  1、悲情意識的惡意操縱

  在“台灣意識”向“台獨意識”的轉變過程中,民進黨與其泛綠聯盟所擅長的“悲情牌”始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簡而言之,“悲情意識”就是描述台灣以及台灣人民在近現代的歷史進程中所遭受的苦痛與磨難,並從而喚起台民自行當家做主的意願。

  在抱持悲情論的台灣人看來,從1894年甲午戰爭後台灣被清政府“出賣”從而割讓予日本,台灣人做了50年的亡國奴,被迫接受皇民化統治,強制使用日語、日文;好不容易抗戰勝利終得回歸祖國,不及享受當家做主的自豪與回歸祖國的榮耀,就被“2.28事件”潑了一盆冷水,接著又是國共內戰迎來國民黨政權敗退台灣,隨後就是30多年的國民黨“白色恐怖”的專制統治,不斷被灌輸國族主義,宣揚祖國情懷,無論歌謠還是詩文都以思念中國大地、讚揚中華民族的悠久偉大為主,並強制推行國語與國文,反而讓台灣人產生了強烈的逆反心理,認為自己的本土文化與價值受到長久的忽略與壓抑。台灣人常掛在嘴邊的“台灣人歹命”、“蕃薯仔命苦”正是這種“悲情意識”最直觀的一種詮釋。

  然而“悲情意識”在數十年後社會高度開放的今天仍然被台灣人掛在嘴邊,日久而彌新則要完全歸功於民進黨的炒作,民進黨從上至下都很明白,只要燃燒悲情,就能獲取民眾的認同並從而得到選票,這也是為什麼民進黨每逢選戰則必打悲情牌的原因所在,能打擊“專制壓迫”的競爭對手,又能獲取民眾的認同,何樂而不為?政黨愈強調悲情與本土,民眾就愈激進;而民眾愈激進,政黨在下一次選舉中又勢必要愈加強調悲情與本土,此般扭曲的相互關係其實是一種惡性循環。過度的“悲情意識”不但讓民主精神徹底變調,更給台灣的整體社會帶來了極不利的負面情緒。所以台灣媒體與網絡中滿是負能量,到處充斥著諸如“台灣被矮化”、“台灣被打壓”等極端、畸形的言論。

  所以,在我看來,與“民粹”相若,“本土意識”其實是一種極易被煽動、發酵,又極端敏感的社會情緒,而當今的台灣社會顯然已在這種極端社會情緒中迷失自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